分享

“天朝上国”的大国主义思想

 袁承志dtau70na 2020-05-02

《西洋番国志》,主要记述了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船队第七次下西洋时所经过的二十个西洋番邦国家,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苏门答剌国、哑鲁、南巫里、柯枝国、小葛兰、古里国、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国和天方国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并且附以自序,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和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以及其他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金石文献史料。《西洋番国志》与《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并列成为记录郑和下“西洋”的最初三部史料,是中国与海外交通尤其是郑和下西洋时期明与西洋交通的见证,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西洋番国志》不分卷一册,明南京人巩珍撰。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一四〇五年)遣郑和率舟师下“西洋”,至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三三年)为止,前后七次,首尾历时二十九年(公元一四〇五—一四三三年)。所至地远达今红海及非洲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当时随郑和下“西洋”归国写书记录见闻的有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连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都是记载郑和下“西洋”的三部最初史料。马欢字宗道,浙江会稽人,回教徒,通阿拉伯文,职为通事,即当翻译。费信字公晓,江苏太仓人,本是太仓卫戍军,因而从军。巩珍字无考,据自序知号养素生,南京人,也是以从军而拔升幕僚工作的,其余无可考。

马欢、费信的著作,明代即有各种版本,流传甚广。只巩珍的《西洋番国志》甚为罕见。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以及出于《千顷堂书目》的《明史·艺文志》都未著录。该书首先见于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可能为钱谦益绛云楼的劫余。清高宗弘历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八史部地理存目七收有巩珍此书,根据的是浙江巡抚采集本,因为入存目,所以《四库全书》里没有此书。此后又见于彭元瑞的《知圣道斋读书跋尾》。彭元瑞以后,就很少有人著录或见到此书。新中国成立前一年始知天津周叔弢先生藏有巩珍的《西洋番国志》,即是彭氏《知圣道斋钞本》。新中国成立后周先生将他所藏的善本书全部捐献给北京图书馆,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也在其内。于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三部最初史料,至是始完全重见于世了。

巩珍此书共著录二十个国家,先后次序和文字内容与马欢的《瀛涯胜览》大致相同。巩珍在自序里说他所记各国事迹,悉凭通事转译而得,纪录无遗。我们认为巩珍所说的通事,多半指的是马欢,大概他也利用过马欢的纪录。不过巩珍的文字修养比马欢要高一些,所以钱曾说他“叙事详核,行文瞻雅”。但也因为讲究行文,力求简洁,有些地方反而词义晦涩,不甚清楚。校注时尽量根据《星槎》《瀛涯》诸书,加以注解。《知圣道斋钞本》脱文误字不一而足,也根据《星槎》《瀛涯》诸书予以校正订补。

但是这并不是说巩珍的书除去“行文瞻雅”而外,便别无可取了。不是这样的。《星槎》《瀛涯》诸书也有不少的脱文误字,过去因为没有他书可资比勘,因而不得其解,今用《西洋番国志》对校,可以解释清楚。如忽鲁谟厮国条提到琥珀,说是“番名撒白,值钱各色美玉器皿”。《瀛涯胜览》于此处值字下脱去钱字,因而解释纷纭,今得《西洋番国志》对勘,就很清楚了。此其一。又《西洋番国志》卷首收有永乐至宣德敕书三通,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以前准备情形的重要材料,不见于他书。此其二。巩珍自序中记载到当时下洋,用“牵星过洋”,用水罗盘定向;提到火长的职掌为领执“针经图式”;提到宝舟的巨大,蓬、帆、锚、舵要二三百人始能举动;提到下洋时如何积贮淡水。这些都是研究十五世纪时中国航海史有用的材料,可以补他书之不足的。

费信、巩珍都是兵士出身,马欢也只是一个通事。但他们的书中,都忠实地记载了当时“西洋”诸国的人民生活情况,特别是记载了与我国人民的友好和通商关系,成为我们研究古代“西洋”各国的重要史料。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时代中,这时正是明王朝兴盛的时候,他们的记述就不可避免地带着“天朝上国”的大国主义思想。在对一些国家的描述中,还过分地夸大其落后的一面。甚至参杂一些荒诞无稽的传闻。如关于“尸只于”(尸致鱼)的传说和占城国王用生人胆水沐浴等。大概是作者参考了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和周达观《真腊风土记》等的记载,而实际上这些都是毫无事实根据的。

校注巩珍此书,对于脱文误字,主要根据《瀛涯》等书加以校正订补。对于事实、地名,则采取各家说法,加以注释。《知圣道斋钞本》于敕文及经历各国,只另起一段,并未标注次序及题目,今为一一补入,以清眉目。原本目录和《瀛涯》一样,前后次序错误,今也为另编一目。并另制一《〈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三书篇目对照表》,以资参考。

此外还加上了三个附录。附录一收录了钱曾《读书敏求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尾》有关《西洋番国志》的题跋和提要,一共三篇。附录二收录了李至刚撰郑和父《马哈只墓志铭》附碑阴《郑和题记》、郑和在锡兰所立碑、郑和在泉州《回教先贤冢行香石刻》、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长乐南山寺《天妃之神灵应记》以及祝允明《前闻记》中《下西洋条》,一共六篇。这都是有关郑和的直接史料,其中大部分是已经发表过的。只 《马哈只墓志铭》附碑阴《郑和题记》是新近发现的,《锡兰碑》第一次根据拓本录。附录三收录了《〈星槎胜览〉〈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三书篇目对照表》及《16—17世纪之东西洋略图》,供读者阅读时参考。

向 达

一九五九年二月

这是一个有淡淡墨香的公众号

商务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silkroadlibrary@qq.com

丝路文化出版中心

010-629388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