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赤散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大雁3qpnuyqreb 2020-05-02

导赤散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生地黄6克,木通6克,生甘草梢6克。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每服9克,水1盏,入竹叶同煎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方歌速记歌诀】

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

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功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口糜舌疮;或心热移于小肠,证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加减】心火较盛者,加黄连以清心泻火;心火旺盛,烦躁便秘者,加大黄以釜底抽薪;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者,加车前子、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小便涩痛带血者,加旱莲草、小蓟以清热凉血,去瘀通淋;小便刺痛频繁者,加白茅根,以增强清热利水之效。

【方论】本方主治心经蕴热或心热下移小肠之证,致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故方以清心利水为主。因赤色属心,本方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方中木通人心与小肠经,味苦性寒,上则清心降火,以除心经蕴热,下则利水通淋,以泻小肠之火,用以为君。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通有解热利尿作用, 可增加尿酸、Na*、ClT的排泄, 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而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生地黄人心肾经,甘凉而润,凉血滋阴以制心火,用以为臣,与木通配合,利水而不伤阴,补阴而不恋邪。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黄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保护作用,且可使环磷酸腺苷明显降低,而明显改善阴虚

症状,并可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而具有凉血止血作用。竹叶甘淡,清心除烦,引热下行,使热从小便而出。现代研究证实竹叶有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用梢者,取其直达茎中而止淋痛,并可调和诸药,且可防木通、生地黄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竹叶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的抗炎作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促进水钠潴留,排钾增加,并有抗菌、抗病毒、解热、解毒作用,主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全方配伍大意,为清心与养阴两顾,利水并导热下行,共收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效。本方无论是在药物选择还是在配伍上,都有其精妙之处,这一点无论从中医理论还是从现代医学角度都可得到证实。尤其是生地黄与甘草、木通与甘草的配伍,更是独具匠心。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黄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有明显改善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配伍生地黄,可减轻其副作用。木通含钾盐,具有利尿及促使Na*、Cl~排泄的作用;甘草有抗利尿作用,两药作用相辅相成。竹叶清心,生地黄养阴,木通利水,甘草调和诸药,既防生地黄滋阴太过,又防木通利水伤阴,共达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

原方组成之后云:“一方不用甘草,用黄芩,”是为加强清心降火之力而设。

导赤散制方之本意,是钱氏根据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病变迅速的特点而定,治实证当防其虚,治虚证应防其实。故治心经蕴热,取清热与养阴之品配伍,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滋阴而不恋邪,最适合小儿。故以其治水虚火不实的心经热证最为适宜。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黄阴柔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医论】导赤散为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所创制,原方云主治心经热证,而心经之热是实热还是虚热,各家争议颇多。张山雷认

为心经之热系实热,云:“睡中口气甚热,当为胃火有余之症,上窜盖指目之上视而言,内热上升…惟导赤散清心泻热导之下降,以治诸证,固无不可。”《医宗金鉴》言导赤散“水虚火不实者宜之”,认为心经之热系虚热。福建中医学院阮诗玮教授认为实热、虚热均可用此方。认为钱乙创导赤散,是根据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生理、病理特点而立方,重视治实防其虚,治虚防其实。导赤散标本兼顾,导心热防伤阴,补心阴又防滋阴敛邪,于临床用该方治“心热”偏于实者、偏于虚者皆可收效。

至明代《奇效良方》扩大了导赤散应用范围,用治心热移于小肠所致的小便赤涩淋痛等证。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论》提及:“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热从小肠而出…故名导赤散。”心火下移小肠的理论,早在《内经》就有提及。《素问·气厥论》日:“胞热移于膀胱,则瘫、溺血。”胞,一说为心包络。《石室秘录·腑治法》云:“气化者何?心包络之气也。膀胱必得心包络之气下行,而水路始出。”《素问·痿论》论述了因心君包络有热,迫血外溢,血循少阳脉下至膀胱而成尿血。另外,热移膀胱又可损伤脉络,血溢水道,亦可致尿血。因此,用此方治疗小便赤涩淋痛,既清膀胱之热,又清心经之火。

总之,导赤散有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可用于治疗心经火热所致的口糜及心热下移小肠所致的淋证等。运用得当,效果显著。

【验案】吴某某,女,47岁,发病5天,口腔及舌下、舌尖数处绿豆大小溃疡绕以红晕,自觉烧灼感,疼痛较剧,影响饮食、睡眠及说话。伴烦躁,渴不欲饮,腹胀不适,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缓。曾先后服用维生素B,片、消炎痛片、双黄连口服液均无疗效,继则颌下淋巴结肿大。症属脾湿痰结郁而化热,心火上亢于口所致。治宜健脾化湿,清热泻火。方用生地12克,生石膏10克,木通5克,淡竹叶10克,黄芩8克,生栀子10克,制苍术10克,白术(土炒)10克,制厚朴10克,陈皮10克,夏枯草10克,连翘15克,车前子(包煎)10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4剂而愈。

按语:本例病例为痰湿化热,心火上炎证。故用导赤散清心火,加茯苓、苍术、白术、厚朴、陈皮健脾理气化湿,夏枯草化痰散结,加生栀子、连翘加强泻火除烦之力,加车前子利尿助引火下行而取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