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 你为什么不快乐?

 骄阳飞雪 2020-05-02

1、孩子说,他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抑郁症孩子的家长,往往会有这样的困惑:

孩子想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从来都是满足孩子的需求,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全家出去旅游散散心游山玩水多好呀,可是孩子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孩子以前最讨厌上学,现在辍学了,可是她为什么还是闷闷不乐?

孩子确诊为抑郁症,药也吃了,心理咨询也做了,什么时候才能开心起来呢?

........

高兴不起来,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这几乎是每个抑郁青少年的共同体验,也是大多数抑郁青少年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快感缺失

点击加载图片

2、快感缺失的概念及表现

快感缺失( anhedonia)是指人们对快乐体验能力下降,这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对抑郁症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意义[1]。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快感缺失和抑郁心境列为重度抑郁症最重要的两个诊断标准。

快感缺失是抑郁复发的重要消极预测源[2]。临床发现快感缺失难以治愈,即使经过长期大剂量的抗抑郁药物治疗仍不能显著改善该症状,尤其对于慢性抑郁症患者而言,快感缺失可能是一种特质属性,会持续地影响病程的发展[3].

多数患者快感缺失的症状表现为 4 种:

第 1 种完成性快感缺失

是丧失了从快乐活动中或高兴的事物中获得高兴愉悦的体验,常诉“明知道是该高兴的,可就是高兴不起来”;

主要表现为兴趣感体验的减退,感到对外界事物兴趣索然,了无生趣,常诉“以前感兴趣的东西,现在都觉得没意思了”;

主要表现为寻求奖赏的能力减弱,面对可预见的奖励,患者常常难以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常诉“我不知道做这件事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

第4种 决策性快感缺失

在需要长期付出努力的事件中,患者常常缺少快感。比起付出努力去获得长远的利益与奖励,患者更愿意接受即时的奖赏,常诉“这太难了,继续坚持下去也会失败的,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弃”。

3、快感缺失的原因

(1)神经机制

快乐的体验作为一种正性刺激,由负责奖赏的神经环路进行加工。多巴胺是广为人知的“快乐激素”,人体释放多巴胺就会产生愉快体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多巴胺释放不足可能是导致其快感缺失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多巴胺的异常释放会影响奖励加工过程中相关的脑区( 如纹状体)、伏隔核(NAC)、腹侧苍白球(VP)、前额叶皮层(PFC) 的内源性阿片物质、γ氨基丁酸(GABA)及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等。进而可能造成快感缺失,因此众多研究者认为多巴胺的异常释放某种程度就等同于出现快感缺失[4]

点击加载图片

(2)挫折经历

社会挫折模型认为青少年面临着更复杂的社会环境,也更期待获得同伴接纳,恋爱关系,职业发展能力等持久的社会奖励[5]。但是这些社会奖励比即时奖励更难获得,更容易遭受挫折。一旦预期的未来奖励屡次受到挫折时,个体就会抑制奖励系统,形成快感缺失。抑郁存在情绪加工负偏向过度,如过分关注负性信息,对惩罚过分敏感,倾向回忆痛苦事件等,社会挫折模型认为这些表现与青少年受到的挫折相关。

点击加载图片

(3)逃避的应对方式

抑郁青少年常常会表现出害怕失败,逃避任务的心理。孩子为了避免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失望和社会排斥多采用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的策略[6]。抑郁青少年对社会拒绝的敏感性增强,放大社会拒绝的情绪反应,导致社会退缩行为。由于缺少行动的动机,抑郁症患者常感觉到做任何事都没有积极作用,提不起兴趣去行动。

4、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常见误区

(1)言语刺激

例如“真不知道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你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不缺吃不缺穿的,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有一点小困难就要克服,总是逃避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理解,也会让孩子反感。

点击加载图片

(2)不恰当的行为

强迫孩子参加家长认为快乐或者有效的活动,这些活动或许有一定效果,但是孩子内心抵触或是不愿意接受,效果会大打折扣。

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孩子的所有合理、不合理要求都进行满足。面对孩子的行为方式都采取放纵和默认的态度,并且抱着“孩子生病了,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的思想。

(3)极端的归因

将孩子现在的状态全部归结于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并且怀有深刻的内疚感与自责感。或者将孩子的疾病归结于外界的影响,如同伴关系、学业压力等等,怀有对外界的强烈愤怒。

事实上,任何一种心理疾病受到家庭、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特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极端的归因方式极容易让家长陷入负性情绪中,又容易忽视问题解决的切入口。

推荐方法

(1)共情

理解孩子的快感缺失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这可能由某一微小的生活事件引出,但是与神经系统与以往的社会挫折经历相关。家长要理解孩子面对刺激时的过度反应。

(2)倾听

当孩子表现出情绪低落或是明显的情绪波动时,可以主动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让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倾听时注意不要频繁打断孩子,也不要急于对事件进行评判。研究表明患有中、重度抑郁症的青少年更倾向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而善于表达情绪会减少抑郁发生的危险[7]。

点击加载图片

(3)鼓励与肯定

快速改变情绪体验的关键是改变行为方式。孩子缺乏动力去改变现有的行为方式,鼓励孩子先行动后体验。在行动的过程中会获得不同的情绪体验。从小处着手,改变行为方式。对于孩子做出的一小步尝试都进行言语鼓励,例如早睡早起,主动做家务,学习一项新事物等,既表达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也让孩子注意到自己的改变。

(4)行动支持

陪伴,孩子情绪出现异常时,家长除了倾听和鼓励,还可以陪伴,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使什么也不做,陪伴本身就具有力量。

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进行情绪表达。孩子可能不擅长或者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形成一种开放的家庭氛围。

很多家长表示很难与孩子沟通,难以准确把握孩子的需求,与孩子交流也常常词不达意。明明很爱孩子,却不知如何下手;而大部分孩子在陷入抑郁困境后,朋友圈子等社会支持系统受损,会更需要同伴的倾听、理解、接纳与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