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传习所之中医临床 ||小儿发热的中医辨证论治(5)--风证夹湿发热

 为什么73 2020-05-02

本 文 导 读

风证夹湿发热主要分风寒夹湿或风温夹湿,治疗要以湿邪为主,根据所兼的邪气寒热属性来具体搭配药物。
湿热的发热病人,凉药的选择、剂量、味数上不能占主导地位。
湿热和湿温发热辨证的关键在舌苔,治疗的重点是化湿。
小孩发热最忌讳简单运用苦寒泻热的药物

 1


风证夹湿的感冒发热及用药思路

风证夹湿的感冒症状:
恶寒发热,纳呆,大便溏,或先干后溏,苔腻,或白或黄,或黄白相间;脉浮滑。
风证夹湿发热的用药思路:
风寒夹湿或者风温夹湿,这类情况在成都地区比较多见。这种情况,治疗要以湿邪为主,根据所兼的邪气寒热属性来具体搭配药物。
我们首先要运用一些芳香化湿的药物,比如藿香、白蔻;配一些苦温燥湿的药物,像苍术这类的药,调动起中焦的功能,把湿邪化开,这个时候机体功能恢复正常了,才能恢复表卫开阖的功能,真正达到解表的目的。 
如果是偏于寒的,在芳化的药物上,比如像霍朴、夏苓、三仁这类的药物上加辛温解表的药物;如果偏于湿热,在芳化的药物基础上去加辛凉解表的药物,总之以治湿为关键。至于说加到什么程度,选择什么药物,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舌质越白,寒邪瘀闭越重,我们从药物力量选择上,从药物的剂量上,就会趋向于一个相对来讲力量比较雄峻的,或者剂量可能会大一点。舌质越红,从药物的组合、药物的味数、药物的剂量上,可能选择辛凉解表的药物更多一点。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像湿热这类的发热病人,凉药的选择、剂量、味数上有一点讲究。
在处方结构上,像银花、连翘、薄荷这类辛凉药物,如果在湿重的情况下,不能占主导地位。一旦凉药剂量太重,会干扰脾胃功能,干扰气机的布散,因为它毕竟是凉药。
我们要想一想,这些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它的作用趋势是什么?它要去收引气机,但是这个时候由于湿邪瘀闭了,我们需要的是尽快芳化宣散这一点点热,所以要去清热,但是不能去干扰机体,所以凉药剂量上不能太大。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温病有一个“下不厌早”怎么解释?为什么不能用大黄?为什么不能用石膏?可以用,关键在于你运用的条件是否具备。
如果需要下,要判断气机有没有郁闭到下的条件?有没有大便闭结不通?拉出来都是一粒一粒的?肚子非常的热?湿热的这种病人发热,他手脚都是温的,一般不会特别的凉。 
我个人经验是:如果手脚一直都很凉,说明还有寒邪瘀闭。如果手脚一直温,手心潮湿,大便又闭结不通,舌苔黄腻、舌红,这个时候,你在芳香化湿的基础上佐那么一点点通下的药物当然可以,但是你不能改变整个方剂的结构,也不能改变整个方剂进入机体后它的作用趋势。所以前面辛凉药物的运用也是这样的,在临床上我们一定要注意。 
中成药可选择藿香正气丸,若舌苔又厚又腻,且不欲饮食,说明有湿邪。配合风寒、风温辨证选取药物一起服用。

 2


治疗小儿发热的大忌

面对温度很高的时候,比如病人高烧40度,不仅病人的心情很紧张,医家的心情也很紧张,但是不要把这个热度当成就是病机的热,不要动不动就是大青叶、板蓝根、石膏、大黄甚至寒水石、紫雪丹! 
这是我们在当医生的时候常常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常常需要我们自省的一个问题。所以一开始讲治疗发热,不管是什么病,我们首先要重在辨证。
如果是一个风寒夹湿郁表的证就用辛温加芳化宣散;如果是风温夹湿的就用辛凉加芳化,这就是一个用药的原则。 
在四川地区比较多的发热疾病里面,常见的有湿热和湿温两种情况。湿热和湿温的发热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发热时间比较长;第二是发热有规律性,阳明腑热有的是下午开始发热,很有节律性;第三是反复发,有的热度低,有的热度高。辨证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个人认为是在舌苔。 
发热很有节律性的时候,也很容易把它看成类似于疟疾一类的病。我们就会想到是不是要用小柴胡汤,是不是邪气在少阳?古人讲它是在少阳,但解决的方法不一样,它是由于湿热引起的,湿热导致腠理郁闭,郁闭以后导致发热,所以我们治疗的重点是一定要把湿给它化开 
小孩这种湿热或者湿温的发热,热度还很高,就我的经验而言,它和传染性的疾病有一些关系,或者和我们中医讲的比较特发的一些疾病,和它的时间和季节都有关系,比如说像现代医学的手足口,诺如病毒……
我们临床上看到很多发热,以湿热为主的比较多一点。治疗这一类的疾病更不能简单地运用苦寒泻热的药。 
小孩发热最忌讳的就是简单运用苦寒泻热的药物,因为它短期内容易给我们一个误判。
有的小孩一吃苦寒泻热的药物,虽然温度可能很快就降下去,但容易导致阳气被郁遏了,或者一拉肚子,正气没有办法作出反应,这在我们中医的治疗上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这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严重干扰机体的气机运行。正气的功能会被严重干扰,无法参与邪正斗争,热也发不出来,最后还会导致脾胃功能受到严重的干扰,最终被破坏。
这会让人的机体城门打开,机体抗邪的功能会由表及里一层一层被破坏。以后他可能是一堆寒湿、湿浊堆积在身体里面,一旦外感就发热,或者一旦外感肚子就疼。 
有一个病叫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是最近才有这个诊断的,现代医学认为肠系膜淋巴结是个器官。其实中医看这个问题,很早就下了一个结论:这就是邪气进入了太阴,寒湿郁闭在太阴。许多这些情况都是由于前面的误治所导致的。
正气逐渐消耗,邪气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如果我们不辨证就滥用药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是湿热,滥用苦寒药物是什么结果呢?中阳一旦受损,湿热郁闭的情况会更加地严重,水液的运化、代谢功能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热可能会越来越高,所以正确的方法是迅速地想尽办法去化湿。

本文为国医传习所元老会联合创始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