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还记得以“小刀会”命名篆刻组织吗?这个群体现在都非等闲之辈!

 攒菁堂 2020-05-02

编者按:说起“小刀会”,可能现在好多年轻人有些陌生,但对于60-80年代的人,多少会有所了解。那是一段非常值得回忆的事情,1991年,曾翔、徐海、陈平、李强、蔡大礼、董国强、王红、邹涛、李晖、刘楣洪、杜梦洪比较年轻的书法篆刻家,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在了一起,一周一会,互相评点互相批判,短时间内个人的篆刻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也因为篆刻是小刀,所以取名“小刀会”。就这样,这个名字不胫而走,传遍了艺坛。在哪个互联网、印刷等很多媒介不发达的条件下,“小刀会”仍然举办了多次有影响力的活动,对书坛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小刀会”这些英雄人物也在书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他们吧!

直说“小刀会”

文 | 石开

        以“小刀会”命名篆刻组织,这似乎就意味着这个群体非等闲之辈。三个字形象、利索、闪亮,而更重要的是它不似全国百十家同类的组织均以“印社”冠其名,不效先贤故事。艺事贵在和而不同,随着人流走而被人流所淹没,所以丁敬有“离群”之说,离群需要胆识;艺事又贵想象力,有人说想象力是艺事的灵魂,也是艺术家最可宝贵的素质,此说如何且不去管它,我想说小刀会这名字的确有想象力。小刀会的成员大抵是局限于北京的中青年篆刻家,说大抵,是因为该组织也有个别外地人参与,只好彼此谈得来,互相尊重不来事,聚在一起就是会员。据我所知,他们没有组织章程,因此不设会长秘书长什么的,会员聚散时有变动但彼此不张扬,人数大约总在十人左右,说聚会总得有牵头人才行,或是大家轮流做东,外人当然不得而知了。

       小刀会的成员中,我认识最早的是刘绍刚,是80年代初期在北京沙滩相见的。他当时跟蒋维崧学印,蒋先生是乔大壮的忠实门生,印风一如乃师,因此绍刚所学基本也是乔大壮的样子。乔派篆刻主张精、雅、巧,特别在字形结构及其配合上以巧字作文章。刘绍刚既承乔派衣钵又治古字之学,于艺事每以学者的眼光去观照,重考据明来历,拘谨多于灵活,我与他交谈过两次,除了彼此客气之外,治艺的观念南辕北辙。多年之后我们又一次晤面,他明确表示越来越不能理解我的印章,而我对他的严谨也报以微笑了。由于刘绍刚出道较早,小刀会其他成员原不敢同辈相视,而绍刚从不以资历自骄,于此可见他的风度与为人。

        我认识徐海也已经十年了,相识之初他还在美院读书。他老师王镛私下对我说起他时非常得意,说他悟性极好,灵敏超凡。我曾不止一次听到一种说法,说聪明人绝大多数不肯下笨功夫,倘若聪明人真下功夫了,那还了得!徐海真聪明,又受到美院的规范调理,功力加才华自然不可平视。徐海篆刻虽然发表不多,但一直受到行家的嘱目,它的特点是结字异常大胆新奇,用刀快狠而无节制,而细微处却机巧暗藏,灵光四射。然而,徐海每每有失度之嫌:结构新奇过度便花哨造作,运刀凶悍过度就容易轻薄小器,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失度,他的篆刻尚不被普遍认同。这些优缺点都很鲜明的作品,却对行家有冲击作用,有些道中高手有意无意间从中受到启发也未可知。我觉得,徐海无需再在技巧上挖空心思,如果能在审美的概念上重新作哲学的思考,应该会有另一番景象。

        曾翔是小刀会的中心人物之一,我在未见其人之前就对他的书法作品行过注目礼了。他擅长好几种书体,每种都写得轻松活脱,意气飞扬,尤其碑味的行楷点画精到,文气、静气、灵气三者俱备。有人私下向我介绍,说他没下什么功夫,拈手便有上乘表现,我想证实此言的虚实,于是每逢见到他的作品就仔细拜读,结果发现他案头准备工作是做得粗糙了些,但笔性流畅,细节妥贴,我也只能对上述说法半信半疑了。曾翔的篆刻没有达到书法的水准,但水平仍是十分专业的,不属那些专家玩票的一类。他用刀爽利有节度,结字与章法也老到匀停,就是个人面目不甚明了,也许他对这问题心知肚明,出于藏拙的原因使我们不能读到他大量的作品。

        刘彦湖是小刀会中的大秀才,倒不是他有博士的头衔。我读过他写的文章,文意迂回,表述入里,也见过他写的文言小跋,不说很清晰至少他会,如今会运用文言写序跋的真是凤毛麟角,每见有人在自己作品上作文言叙事,不是废话连篇用字失当,就是狗屁不通难以卒读。我总觉得艺事当以文为先,文思对头才有路。彦湖有这个基础,出手便不凡。他的字极有才子气,随意挥运,气度娴雅,是真潇洒。彦湖篆刻学齐白石,又接受篆刻家林健的结字特点,并用双刀刻。近年来以抽象构成模式来重组篆文,使篆刻真正得以变形,这种将西式现代的观念引入传统艺术的做法,肯定要遭到多方的抵制与攻击,他的成功有待在改造的同时怎样去亲和与妥协,否则其归宿就可能是自生自灭的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黑龙江的李强在北京屈指已有十二个年头,一般说成家立业在家乡易在外地难,而他却在京城购屋成家,而且近年来创作水平突飞猛进,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李强是属于对造型敏感、有艺术感觉的一类人,感觉是个怪物,它不仅对外面世界,有时也会感觉到自身的才华,有了这感觉未必是好事,因为它会支撑懒惰、自信和傲慢。奇怪的是,李强偏没有这些毛病,他勤奋好学也能自省,所以长进神速。李强与他的书法一样有股天真浪漫的气息扑面而来,学齐白石而不染齐派的习气,这大概是我见到的极少有的个例;当然,李强还要努力,还要强化自己的语言,还要加强造字能力,还要成熟。

        小刀会还有几位成员我与他们平时交往不深,但他们的篆刻作品因为自身的不俗给我印象深刻。蔡大礼很有造型能力,他对篆文的异体结构特别敏感,所以变化起来左右逢源;同时他对章法也有会心的讲究,只是偶尔用心过了头会产生图案的意味,图案的意味虽不是很不好,但会与上海徐正廉相撞车,使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蔡大礼的魏书边款刻得含蓄生动、古意十足,是很值得细读的。

        刘楣洪前几年的印章我读过,印象是比较严谨精巧,古玺一路的小印刻得象模象样,近年他用功在汉官印,能得汉人浑厚气象,又常用齐白石式的大冲刀刻大印,做到外张气势,内含筋骨。刘楣洪在小刀会中属于比较规矩的。我有时想,人生很长,艺术风格也应该似人生一样有波浪起伏,楣洪目前正平缓下水,日后高兴了到浪尖玩玩,会显得优游自在也很自然,如果一下就惊涛骇浪,日后平缓了不就显得没劲?


        小刀会最年轻的李晖其艺术形象最为“生猛”,这同他文质的外表、沉默的性格反差强烈。大约十年前,我初读李晖的印章着实被惊吓了一下,其大刀阔斧、勇力无边的印面效果很有视觉冲击力。虽然论手段不过是在疏密、曲直、粗细对比上做足文章,但他把握整体的能力使人惊叹不已。当然,其薄弱处在于细处的精密与局部的稳当略显不足够。

        当我这篇小文行将完稿时,听说小刀会近期要举办一个小展览,并要求会员全部以新作参展。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我都三年不见这些印友的新作了,届时不知他们是否会让我重现当初看李晖的感觉,好好地吓一跳。”



小刀会的故事



内容节选自李晖“以书入印,印从书出”讲座

        北京小刀会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印学团体之一,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张图上面有小刀会的创刊号,当时是王镛老师给题写的小刀会的会名。它成立于1991年,我们的创刊号是1991年的11月26号发的,第一批是11个人,当时还有陈平,后来,又陆续加入了刘彦湖、刘绍刚等人。成立当初,我们其实就是用A3纸复印的会刊。

用A3纸去复印的,然后去邮寄会刊,在当时没有互联网微信的时代,创造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奇迹。

 


上边这个图,是1993年《当代书法》的创刊号。
 
这个杂志当时也非常火,当时总策划是曾来德,责任编辑是陈硕。但是后来因为曾老师从兰州调来北京后,这个杂志就夭折了。它的创刊号给我做了一个专题,当时还很年轻只有22岁。有我自己的文——感觉本色,还有我们小刀会的笔杆子蔡大礼兄,当时给我写了一篇文章《少年心事当拿云》,徐海、唐吟方也同时作了文。同期介绍的还有乐泉和白砥,还有最下的这图是杂志做的小刀会的一个专门介绍。我记得《当代书法》的第二期“印人”是给篆刻家陈国斌老师做过一个专题。



也非常可惜啊,当时好像没有留下一个小刀会完整的全家福照片。

        我也是陆陆续续的翻出了几张老照片,发出来大家看一看。第一张是《二十世纪中国》在美术馆举办的一个美术作品展,当时几个人的合影,有我,李强、徐海、董国强、陈平,王红、杜梦洪,还有李老十也在。

        第二张照片,是在李强兄安外小营的《青少年书法报》社的北京驻京办,在他的办公室拍的。

        第三张合影,记不清了,好像是在古泥兄的家里,有大礼,李强,我,还有王立志,李晓军,刘楣洪,古泥,文永生,徐海。

        这些都是九十年代初的老照片了。

        最后一张照片是2001年底的时候,我们组建了回龙观书法群落,当时每人出了一本挂历的封面照。

       还有这一张照片也比较珍贵,这是94年6月17号拍摄的。是在我们曾翔曾大哥开的华龄饭庄,当时坐落在现在的平安大道上早已经拆了,当时也是曾老板,我们在华龄饭庄门前照的照片。第一排,从左侧开始,第一个是曾翔,然后李老十,张荣庆,王岩夫人,再往这边崔志强老师,李强的夫人王辉。第二排,左边第一个是董国强,最右侧王岩,后头这一排,从右边,李强兄,我,陈硕前女友,陈硕,然后陈硕边儿上是一了朱明。

        我们可以看到最上的那张图,北京八人篆刻展,这是当时“小刀会”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办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同时邀请了当代最具代表的十几位篆刻名家。这个作品集,还有首届流行印风提名展的作品集,我从这两个作品集中精选了四位名家,王镛先生、石开先生、陈国斌先生、徐正濂先生,这四位老师的作品。

        时隔十八年后小刀会四大刀客的一次再聚。其实从2000年美术馆那次展览以后,我们就没有什么集体活动了,这是在2018年,我们举办的一个“大江东”北京四家的篆刻展。

小刀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北京成立,并出版第一期会刊,王镛先生题签。

首期作者11人:曾翔、徐海、陈平、李强、蔡大礼、董国强、王红、邹涛、李晖、刘楣洪、杜梦洪。
二期作者9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刘楣洪、李强、李晖、邹涛、董国强。
三期作者9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李强、刘彦湖、李晖、刘楣洪、邹涛。
十周年篆刻展8人:刘绍刚、曾翔、徐海、蔡大礼、李强、刘彦湖、李晖、刘楣洪。


现在的“小刀会”成员们



曾翔

号一夫、曲堂、木木堂

1958年出生,湖北随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艺术家、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书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对外经贸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


陈平

1960年2月1日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


蔡大礼

别署禾斋、今来轩主人等

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198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书画方面得到中央美院宋步云、武必端、王镛先生指导。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国家开放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特聘教授。


李强

又名李妙染

1967年生,黑龙江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李强工作室导师,《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新文艺群体工作部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博士等。


董国强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董事长、书法家、篆刻家、书画鉴藏家。


徐海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印社副秘书长。


李晖

别署宜斋

1971年生于重庆,1976年定居北京。“小刀会”重要成员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流行书风 · 印风”大展艺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当代青少年书画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作品屡次在国内国际重大展览中获奖,并被各国美术馆、博物馆及国家级领导人、知名人士广为收藏。


刘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朝阳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刘彦湖

1960年生于黑龙 江,祖籍吉林盘石。书法篆 刻先后师从罗继祖先生、周 昔非先生、王镛先生。现为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 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 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刘绍刚

又署绍刚,号泺源、修公、日下布衣

1958年生,回族。现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出土文献研究》主编。主要从事简牍帛书研究和艺术史研究,出版、发表学术专著三十餘种、论文近百篇。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博物馆客座研究员。


王红

中央美院书法专业毕业,曾为荣宝斋出版社编辑。


邹涛

1962年生,1983年吉林大學畢業,浙江衢州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书法》《藝術品》等杂志编委。主编《吴昌硕全集》等,著有《中国书法全集·赵之谦》《赵之谦年谱》《篆刻津梁》《书斋雅物—笔墨纸砚》《雅室清赏—文房杂項》等。1990年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优秀作品奖、1991年第二届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优秀奖等。入选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第三届全国篆刻展,特邀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届篆刻展評委,第二届广东省篆刻展评委,策划并学术主持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主办的《且饮墨瀋一升--吴昌硕的篆刻与当代印人的创作》展等。


杜梦洪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