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金华303 2020-05-02

人民公社这种农村社会经济体制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的一个伟大创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非毛化思潮却罔顾事实真相,对人民公社的历史贡献予以全盘否定和抹黑,因此,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相,不要让下一代以讹传讹,扭曲历史。

中国农村历史上几千年来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方式,农耕方式非常落后,再加上近百年来的战争动乱,新中国刚建立时,农村是一片凋敝破败的景象。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在农民自愿组织的基础上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做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探索出了一个社会主义“政社合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在人民公社存在的二十年里,农村人民公社的五亿农民(70年代中国是五亿农民)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一、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当时的人民政府提出了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要搞工业化需要原始资本,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靠侵略和掠夺完成原始工业积累,而是靠过紧日子和由农业来完成国家工业化的原始积累。

新中国刚起步,工业化投资严重短缺,又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因此,国家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高积累、低消费”政策主导下,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形式从农业中汲取资金用于发展工业,到1978年,国家从农业汲取的资金有专家测算大约为6000亿,有的专家测算为8000亿。为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可以说,没有人民公社的原始资本积累,就不可能有新中国那么快速的工业化建设。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二、依靠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大搞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从1952年到1978年,全国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其中,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有8.33万多座,年均修建4230座,占改革开放前新建水库的98%,平均修建水库是小农经济时期的34倍。塘坝640多万处,人工河渠总延长300多万公里。配套机井220万眼,各类堤防总长16.5万多公里。其工程总量体积折合土石方3610亿立方米,相当于1200座三峡工程,若参照目前水利工程造价,按土石方折算总造价为240万亿元,有学者计算后指出,240万亿超过了1980年—2018年中国所有GDP的总和。

人民公社20年,是国家水利建设的高峰期。我们今天用的水还是人民公社的水,今天的工业发展还是在享受人民公社的红利。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教育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红利

新中国刚建立时,中国农村的文盲率达90%以上。建国前,全国普通高校仅205所,在校学生仅11700人。人民公社结束时,识字率从建国初的20%提高到80%,在校学生增长8.4倍。小学在校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5亿人,入学率达到97.3%,普通中学在校人数1977年达到了创纪录的6780万人。

1966年到1976年构建了日趋完善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小、初、高中为主的三级布局,覆盖全国80%以上的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以后的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资源。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四、人民公社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人口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主要是在人民公社的后十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快速发展,在全国农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有近500余万赤脚医生。成为世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解决医疗卫生的成功样板,曾先后获联合国、世界银行等组织的赞誉。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五、人民公社集体化制度基本消除了中国人的饥饿

人民公社时期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并使相当一部分农民开始富起来了。从196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粮食增长最高,人均粮食从1949年的209公斤到1979年达到340公斤,离温饱线360公斤只是一步之遥。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六、人民公社以来人口增长

人民公社以来,全国人口从1958年的总人口6.59亿截止到1976年总人口增长到9.37亿,人民公社20年,人口增加2.77亿,比英、法、德、意四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人均寿命从建国初的35岁增长到67岁。

七、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现代化程度快速提高

人民公社前,农村的生产工具主要依靠人力、牲畜、犁耙等传统农具。人民公社之后,中国农村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使用机械化作业,普及使用现代化化肥,对病虫害防治有了新的概念。平原地区的人民公社基本配置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八、农村企业有了大发展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1959年,全国农村企业大约为70万个,到1978年,全国各类社队企业发展到152.4万家,社队企业收入达431.4亿,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9.7%。

九、人民公社时期在开垦土地和改良土壤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6.77亿亩,到1980年,增加到20.69亿亩,增加了3.92亿亩。人民公社时期新增耕地面积占新中国成立后新开垦耕地的88.7%,集体经济时期是小农经济时期耕地增长的速度的2.25倍。同时,还大规模地改造中低产田。人民公社时期耕地面积扩大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长的基础。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十、大力发展小化肥生产和培育优良品种

人民公社时期大力发展小化肥生产和培育优良品种,如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优良品种。1965年后,全国化肥生产迎来了高峰期。大中小型化肥厂并举投产。全国建了10余座年产30万吨的大氮肥厂,截止到1976年全国农村化肥使用量达582.5万吨。1975年袁隆平成功研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除此以外,全国农村社员还大力支援国家公路、铁路建设和三线建设。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当然,人民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创举,在探索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曲折,同时,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浮夸风、共产风。这正说明探索过程是非常艰难曲折的。

但总的说来,人民公社是中国历史上农村治理上的一次艰难而光辉的探索,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毛主席创立的人民公社制度,其功绩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都是无法望其项背也无法比拟的。我们今天用的还是人民公社的水,种的还是“学大寨”的田。人民公社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和工业奠定了发展基础,而且今后的农业和工业还将继续在人民公社奠定的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一句话,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在享受人民公社时期的红利。

因此,全盘否定和诋毁人民公社的历史贡献,不仅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领导集体的否定,更是对人民公社时期中国五亿农民辛勤付出的极大伤害。

新中国的农村人民公社二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