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昵称62575457 2020-05-02

1、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初步形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建筑)

河姆渡的干阑木构已初具木构架建筑的雏形,体现了木构建筑之初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代表意义。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榫卯构件

原始社会: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形成;

奴隶社会:我国传统的木构架形式初步形成。

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村落遗址

二、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期(汉代至唐代建筑)

整个汉代(前206—公元220年)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显著进步,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内陆,初期的佛寺布局与印度相仿,后期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佛教后,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云冈石窟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时期建造,为15层密檐砖塔,是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

赵州桥(安济桥):隋朝李春建造,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都很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石桥,迄今1300多年还基本完好。

三、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期(唐代至元代建筑)

唐代

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期。

第一、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

第二、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和施工的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书;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我国保存的最早、最完整的木构架之一,它的造型端庄浑厚,反映出唐代木构架的形象特征。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宋代

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成就,制定了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制度。编著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当时世界上较为完整的建筑著作。

《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邸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的了解,添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辽、金、元时期的建筑,基本上保留了唐代的传统。

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测日影长短已度天象,台为砖筑,平面呈呈正方形。

河南登封告成镇观象台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建,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高66.6米,历900多年和几次大地震,迄今仍然巍然屹立,充分表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达到高度的技术水平。

四、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高潮时期(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清时期故宫:又一次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当时建造的故宫、天坛等都是我国古代建筑师们的智慧和技巧的结晶。

明清时期故宫

天坛

2、我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建筑外形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外形上具有独特的风貌,它有屋顶、屋身和台阶三个部分。其中屋顶的造型最具有代表性。

屋顶:

庑殿顶:俗称“四面坡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等特别重要的建筑‘属于最高级别。

歇山顶:俗称“九脊殿”,用于宫殿、庙宇中梢次要一些的建筑‘为二等级的屋顶。

悬山顶:用于一般的官吏府邸屋顶,为第三等级的屋顶。

硬山顶:用于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属于比较低级的屋顶。

攒尖顶:常用于楼、亭、阁等点缀性建筑。

屋身

屋身部分为建筑的主体。其特点是木构架由柱子承重。柱间可以完全灵活处理。屋身正面很少做墙壁,多为花格木门窗。

台阶

台阶部分也是我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重要的建筑上多为雕刻丰富的白石须弥座,配以栏杆、台阶,有时可以做到两三层,更显得建筑物雄伟、壮观。

二、建筑结构特征

木构架

柱—支撑空间及传递屋顶重量的只要构件

间架

(1)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2)间架的梁架的大小由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

檐角起翘和出翘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起翘”。

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

斗拱

斗拱在我国历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比较显著,作为主要构件,唐宋比较大,明清变成纤细的装饰构件了,因而可根据斗拱作为鉴定建筑年代的主要依据。

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到柱上。

三、建筑平面特征

(1)间

中国建筑的房屋一般 是以柱为承重构件,凡四柱间所围成之面积为间。一般间数为单数(三间、五间、七间、十一间)。

(2)面阔与进深(度量长宽的叫法)

(3)平面布局(除长方形外,圆形,十字形,庭院建筑还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以满足观赏和休息需要)

主要建筑多居中,向南称为正方,两侧称之为耳房,正房前两侧的称为厢房。

四、建筑群体布局特征

由于木构架结构的限制,当个建筑的体量不大。中国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住宅等,一般都是由单个建筑组成以院子为中心的群体,来组织建筑群体。

故宫总平面图

五、建筑装饰及色彩特征

门窗

罩: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就是在柱子之间做上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刻。

天花、藻井

天花即是现代建筑中的吊顶或顶棚。

藻井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的正中,如帝王宝座、神佛像座之上。

彩画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装饰手法,所谓“雕梁画壁”。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期就有“山节藻”的记载。

宋代中期,彩画被分类应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明清将彩画归纳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前两者多用于宫殿,故合称为“殿式”。

色彩

宫殿使用黄色琉璃瓦屋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用蓝绿加点金色,再衬以白色石台基,各部分轮廓分明,显得建筑的富丽堂皇。

故宫太和殿

六、造园艺术特征

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是继承和发展时期,明清时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时期。

明末计成编著的《园冶》就是其中之一。这一著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空间的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谓“因地制宜”、“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园艺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皇家园林的特点是使用上的多功能、建造的数量大。特别是清朝,园林装饰艺术奢华、建筑尺度大、庄严,园林的布局多为园中有园。在有山有水的园林总体布局中,非常注重园林建筑起控制和主体作用,也注重景点的题名,形成清代园林与建筑宫苑的明显特点。

私家园林所表达到艺术境界也是最能表现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小者在一、二亩,大者不过十余亩的范围内凿池堆山、莳花栽林,结合各种建筑的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颐和园

圆明园

拙政园

留园

3、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1)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概述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自然深深地受制于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不平衡性,其最主要、最突出体现就是近代中国建筑没有取得全方位的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局面。

新建筑体系是近代化、城市化相联系的建筑体系,是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建筑体系。

天津—望海楼教堂(始建1869年)

上海总会(维多利亚风格1864)

它的形成有两个途径:

一是从早现代化国家输入和引进的;

二是从中国原有建筑改造、转型的。

近代中国建筑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随着封建王朝的崩溃,结束了帝皇的宫殿、苑囿的建筑历史。颐和园的重建和河北最后的几座皇陵的修建,成为了封建建造的最后一批工程。

中国古代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在宮工系统终止了活动,而在民间建筑中仍然在不断的延续,形成了民族间、地狱间的本土建筑交流。

通商口岸新城区的出现了早期的外国领事馆、工部局、洋行、银行、商店、工厂、仓库、教堂、饭店、俱乐部和洋房住宅。

这些殖民输入建筑以及散步于城乡各地的教会建筑是本时期新建筑活动的主要构成。

它们大体是砖木混合结构,外观多为殖民式或欧洲古典式的风貌。

出现于本时期的这批外来势力输入的西方建筑和中国洋务工业、私营工业主动引进的西式厂房,就成了中国本土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近代建筑。

总的来说,本时期是这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新建筑体系的形成。

第二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租界和殖民地建筑活动大为繁荣;

为资本输出服务的建筑类型增多;

建筑规模逐渐扩大;

洋行打样间的匠商设计逐步为西方专业建筑师所取代,新建筑设计水平明显提高。

引进西方近代建筑,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宪政变革和城市活动的普遍需求,显著推进了各类型建筑的转型速度。

早期欧美和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相逢于20年代初回国,并开设了最早几家中国人的建筑事务所,诞生了中国建筑师队伍。

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1907)

南京中山陵—吕彦直(1929年建成)

中国近代建筑的类型丰富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主要类型已大体齐备,水泥、玻璃、机制瓦等新建筑材料的产生能力有了明显发展,近代建筑工人队伍壮大了,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也有较大提高,相继采用了砖石钢骨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到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的新建筑体系已经形成。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

清华学堂

近代建筑活动开始扩展到这些内陆偏僻县镇。但建筑规模不大,除少数建筑外,一般多是临时性工程。

1942年圣约翰大学实施包豪斯教学体系;

1947年,清华大学梁思成实施体形环境设计教学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播撒种子。

(2)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概述

自律时期

三年经济恢复阶段(1949—1952):建筑设计总方针为“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第一个五年计划阶段(1953—1957):学习苏联经验:民族形式与国际式。

从大跃进到设计革命(1958—1965):十大国庆工程:设计革命。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

开放时期

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纠葛

现代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50年代爱国主义热潮

梁思成:推崇民族形式。

张镈:严重浪费(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儿童医院)

中国特色的再探索

贝律铭:北京香山饭店

戴念慈:辽宁战役纪念馆、曲阜阙里宾舍

关肇邺:徐州博物馆

南国新风

莫伯治、余畯南:广州白天鹅宾馆,灵活空间运用,巧妙的庭院布局,合理的经济结构。

北京香山饭店—贝律铭(1957)

辽沈战役经念馆(1959)

曲阜阙里宾舍

广州白天鹅宾馆

国家体育场—鸟巢

央视新大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