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enry He (何仲英):《老裕中,新风景》

 zzm1008图书馆 2020-05-03

* 征文花絮

* 征文获奖证书

                  老裕中,新风景(征文)

                                (一)

     每天晚饭后,我都要走出小区,沿着银湖南路人行道散步,向新市口方向一直向前走去,走到与中山北路交叉口的四方型人行天桥,然后登上人行天桥绕桥一圈后再返回 。此行日复一日。一是为了欣赏城市夜晚五光十色的星空,也是为了找寻过去城市的记忆。此刻,我站人行天桥上环顾四周,向前方远眺。近处,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远处,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伸向天空。映入我眼帘的是:在夜幕下,高大建筑物的空中轮廓。我惊奇地凝视着重重叠叠的楼群及其人造美景,仿佛置身于香港或东京的闹市区。这里就是以前的芜湖纺织厂所在地吗?真使一个老芜纺人难以置信。如今,芜纺厂的大片厂房及周围的生活住宿区诸如耳熟能详的三合院、四合院、老四幢等地块己先后被:华地~八佰伴、深圳华强集团和信达外滩府三家房地产开发商所瓜分,芜湖纺织厂已经华丽转身蜕变。

* 旧时芜纺地块,今日繁华街市

                                (二)

     芜湖纺织厂(前身裕中纱厂,最后又改为裕中集团),建于1919年,至今己有近百年历史。是安徽纺织工业的发源地,一直引领着全省的纺织企业。据厂史记载,1916年,有着官商背景的陈惟彦(字劭吾,官至清廷四品卿御,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顾问)等三人,动用20万两盐税(后招股80万银元)在芜湖狮子山脚下购地兴建厂房,棉纺机器全从英国购进。至1919年9月,裕中纱厂建成投产,以“三多” “四喜” 为商标,日产棉纱40件。这是安徽省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纺织企业,开民族工业之先河。1937年12月,芜湖沦陷,日军将该厂交给日本裕丰纺绩株式会社,改名为中一纱厂。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恢复原厂名:裕中纱厂。1951年,国家收购了该厂,改名为:芜湖纺织厂。在建国初期,芜湖的现代工业少得可怜,人们形象地把那时的芜湖工业比喻为 “二只半烟囱” ,而芜湖纺织厂就是其中的半只(其高度比那两只烟囱稍微矮些)。可见,其地位举足轻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复杂的内外环境,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艰难曲折前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终于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登上了国家二级大型企业的宝座,为芜湖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原芜湖纺织厂正大门

* 生产区大门(二道岗)

* 《光荣花》,芜湖纺织厂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

* 纺纱车间

* 织布车间

* 南纺车间细纱车间

* 全国劳动模范马凤英(右二,周信远留存)

* 芜纺女工

* 南纺车间细纱挡车工陈丽华(周信远留存)

南纺车间筒摇工段操作比赛(张一青留存)

                                (三)

  芜湖纺织厂位于长江边狮子山脚下。在我的记忆中,这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狮子山脚下的地下水潺潺流出,蜿蜒曲折地环绕厂区周围,形成一条天然的护厂河。因此,厂内到处是小桥流水和杨柳依依,一派田园风光。你闲暇时可在厂周围的护厂河里捉鱼钓黄鳝,也可在厂内的河塘中泛舟采莲挖藕。或站在小木桥上凭栏远眺,荷塘景色尽收眼底。清新的自然景色与从生产车间传出的机器轰鸣声组成了和谐的奏鸣曲。在芳草如茵的草坪上,在参天大树的石登旁,在风景如画的小桥边,在平静水清的游泳池旁,留下了一代代芜纺人的足迹与珍贵的记忆,有创业的艰难,也有收获的喜悦…

                                (四)

  时间,无始无终。一百年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假如把广阔的商品经济市场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么企业就是在这个海洋上航行的船只。激烈的竞争,变化莫测的市场,就犹如在海洋航行中遇到的狂风巨浪和险滩暗礁,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及早谋划。前几年,当裕中集团被改制时,许多职工都感到困惑和无奈,一片茫然,怀着忧虑和期待的心情。离厂时转过身来,佇久驻足,对厂门楼的深情回望,其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在那个充满理想,浪漫和豪情的年代,在工厂上班的人互相见到面,问的不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科技含量,而是问你们厂有多少人?可以想象,一家近万人的大厂,工人每天在上下班时,人流像潮水般似从厂门楼湧进湧出,这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壮观啊!有的工人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退休后又让子女顶职继续。所以,不变的是企业,变化的是新职工的面孔。这种对企业的深沉感情,是现代青年朋友难以理解的。正是:念岁月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芜纺报》百期征文颁奖合影(前排右二为作者),顾佩君留存

* 芜湖纺织厂医院(裕中医院),顾佩君拍摄

                                (五)

   一百年沧海桑田,一百年砥砺前行。如今,这座百年老厂终于在时代的发展中己经挥手向我们告别,悄然离去,不留一点痕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点云彩”。芜纺厂地块己华丽转身。这些地标性的建筑就是芜湖市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以前,走进裕中厂大门,迎面是一尊汉白玉石的纺织女工雕像,手拿梳锭和棉纱,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改制后,芜湖市有关部门经过精心研究,最后作出决定,将这座雕像隆重移至赭山公园西大门,择一处地块,于2011年4月6日,重新安放竖立起来,在塑像四周种植了花草树木,添置了多张座椅,成为公园的一处新景点,以纪念和缅怀芜湖这家大型纺织企业对芜湖经济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至今依然镌刻在许多芜湖人的记忆深处,那是一段属于我们这座城市的辉煌。同时,也吸引来往游客在此驻足观赏。更有裕中厂的员工经常相聚于此,围坐在塑像前,或回忆昔日的峥嵘岁月,或诉说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变化和改革开放的一串串故事。流走的是时光,收获的是风景,留下的是从容,抛弃的是遗憾,保存的是记忆。展望未来,大家都感到无比欣慰和兴奋,更加坚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芜湖赭山公园《纺织女工》雕像景点

         文/ 何仲英(Henry He)2018.9.

            部分图片友情提供/ E线风光(鲍琍敏)

更新于 04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