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关体

 田牧 2020-05-03

阳关体

“阳关体”之名乃从《阳关曲》推衍而来,并无文献依据。《阳关曲》从形式上看,与“折腰体”中平起式七绝相近,但格律更严,讲究四声,属于词的范畴。
中文名
阳关体
又名
出处
阳关曲
性    质
唐教坊曲名

“阳关体”之名,前人著述中未曾提及。最早使用此名者,乃当代诗人林从龙先生。“折腰体”,似不宜称之曰“阳关体”。近体诗中,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凡失粘者,均可称为“折腰体”。失粘处如用相关拗句,则更显高古;不用拗句亦可。《阳关曲》之所以被人称为“阳关体”,是因为正好第三句失粘。既然“阳关体”这一名称业已被人认同,不妨允许其存在。但即便打破诗词的界限,“阳关体”只限于平起式失粘的七绝,仅仅是“折腰体”中的一种而已。

《阳关曲》又名《渭城曲》,属唐教坊曲名,现存最早歌辞的作者是王维,原题《送元二使安西》,词云: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调格式为七言绝句,但前二句与后二句之间失粘,与前述“折腰体”中平起式七绝颇为类似。但是,折腰体诗与《阳关曲》有着本质的不同,即前者是诗,只适于长吟短诵;而后者是词,可以付诸弦管,应节而歌。唐人宴别时,往往歌此调,如刘禹锡《与歌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南园试小乐》“高调管色吹银字,漫拽歌声唱渭城”、王崇熙《西河送客入京》“渭城柳色已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张祜《耿家歌》“不堪昨夜先垂泪,西去阳关第一声”、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谭用之江馆秋夕》“谁人更唱阳关曲,牢落烟霞梦不成”......然所唱皆为王维旧词,真正别制新词者,乃北宋时代的苏东坡。其《阳关曲》三首云: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古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云:“《阳关》之声,今无可考。第就此三诗绎之,与右丞《渭城》之作,若合符节。——其法以首句平起,次句仄起,三句又平起,四句又仄起。而第三句与第四句之第五字,各以平仄互换。又,第二句之第五字,第三句之第七字,皆用上声,譬如填词一般。渔洋先生谓绝句乃唐乐府,信不诬也。”翁氏之语,至少可说明三点:(一)《阳关曲》是平起式失粘的七绝,类似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平起式折腰体,第三四句须用拗体,其中第五字平仄互换;(二)“柳”与“酒”字须用上声;(三)此体是词而不是诗。

细细比较王维与苏轼《阳关曲》四首,便可知道,除了第二句第一字可平可仄外,其余27字的平仄竟然全都一致。不仅如此,很多字连四声都丝毫不爽。《钦定词谱》卷一对此调订谱如下:“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可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韵)。”任半塘《唐声诗》下编第十三《七言四句》谓此调“传辞如七绝,首句以平起,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似均不如翁方纲细密。其实,翁氏所言,亦有疏漏,最明显者,在第三句的末三字,摩诘作“一杯酒”,东坡分别作“不长好”、“契丹首”、“霅溪女”,均“入平上”,可见是声律吃紧之处,翁氏却只强调末字上声,而忽略第五字必用入声也。兹不揣浅陋,补订《阳关曲》之谱如下:

仄平平上入(或“上”)平平,仄(可平)仄平平上仄平。仄平仄仄入平上,平入平平平去平。

有两处上声字须稍加考辨:(一)第一句第四字,王维用“雨”字,东坡则分别作“尽”、“下”、“好”。“雨”与“好”字,读上声无疑。“尽”,《广韵》:“慈忍切”,读上声。“下”,据《广韵》,作方位词时,读“胡雅切”,上声;作动词时,读“胡驾切”,去声;“城下”之“下”乃方位词,自当读上。(二)第二句第五字,《苏轼诗集》作“旧”,去声;而《东坡乐府》则作“古”字,上声,此从《东坡乐府》本。

又,东坡于《阳关曲》三首题下自注曰:“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万树《词律》据东坡此注校订《小秦王》词谱,以为即七言绝句,平仄可不拘。实则《小秦王》声情与《阳关曲》迥异,前者是破阵乐,后者乃别离歌。东坡《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云:“两本新图宝墨香,尊前独唱小秦王。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细味此诗,可知《小秦王》与《阳关曲》并非一曲,前者欢快,而后者愁苦,惹人“断肠”也。兹将明人杨慎《百琲明珠》卷一所录唐人《小秦王》三首录于下:

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

陌上朝来逢驿骑,殷勤南北送征衣。

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头道韫家。

燕子不来春寂寂,小窗和雨梦梨花。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度翠弦中。

分明自说长城苦,水阔云寒一夜风。

按,杨慎所录三首,第一首乃韦应物所作,第三句作“日旰山西逢驿使”,题曰《突厥三台》;第二首是唐无名氏作品,题为《小秦王》;第三首题曰《氐州第一》,作者是张祜,杨慎谓妓女盛小丛所作,不知何据。就声律看,三首全是合乎粘对规则、格律严谨的七绝,前二首平起,后一首仄起,与《阳关曲》的讲究四声、折腰体的失粘拗折,都大相径庭。考宋人填《小秦王》者,仅仇远二首:

眼溜秋潢脸晕霞,宝钗斜压两盘鸦。

分明认得萧郎是,佯凭阑干唤卖花。

水拍长堤没软沙,菰蒲深处钓鱼家。

罾头免得黏风絮,船尾依然带落花。

两词均仄起式,完全遵循七绝格律,既不折腰,亦无拗句,其声律与情调,均与张祜“十指纤纤玉笋红”相近,正东坡所谓“不学阳关空断肠”,由此亦可证《小秦王》绝非《阳关曲》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