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一至四期毕业生誓词并不相同!

 梦想童年594 2020-05-03

黄埔军校的建立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 为目的,因此军校的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爱国、奋斗、团结、不畏牺牲的精神教育,在一边学习的同时一边参与革命活动。今天我们回顾第一到第四期的毕业生誓词,不仅能感受当年的黄埔精神,而且在不同的语言表述下也能体会到不同时期革命形势的变迁。

黄埔军校第一期

1924年5月5日入校,同年11月31日毕业。学生人数初入校时500余人,及格者456人。随后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因此毕业生实际为645人。学习科目单设步兵一科。

学生在校时期,曾随孙中山出师韶关,继又调回广州参加平定商团之战。毕业后,除部分留军校外,大多数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导团,其余派往海军、空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任军事教官或从事政治工作。之后他们在投入广东革命政府第一、二次东征和统一广东的历次战斗中,都战而能胜,终而成为党军,国民革命军的核心和中坚。

▲ 第一期毕业全体官长学生合影。

黄埔一期的毕业誓词据《黄埔潮》开学纪念特刊1926年8月8日版发布是这样的:

本校誓词

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

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

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

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黄埔军校第二期

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生450名,学习科目从步科扩增为炮、工、辎、宪五科。修业期间原定六个月,但开学不久适逢第一次东征,以及后续的平定滇桂军叛乱和沙基反帝游行,学生实行边战斗边上课,在实战中迅速成长,毕业时间也因而推迟至1925年9月。毕业后大多数分配到第一军。

▲ 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毕业典礼。

1925年9月6日,军校公告的第2期毕业生的誓词是:

谨遵校训,亲爱精诚。

服从党纲,五权三民。

履行遗嘱,国民革命。

继承先烈,奋斗牺牲。

发扬光大,赴义蹈仁。

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4年12月陆续进校,1926年1月毕业,加上在潮洲分校修业期满的学员,毕业生共1233人。从第三期起,新生入学要受三个月入伍生教育,期满考试合格才能成为正式生,编入学生队。学生多从上海和广州各地考选,学习科目分设步兵和骑兵二科。

1925年第一次东征收编陈炯明旧部设立潮洲分校,6月平定刘杨战斗俘获滇军下级军官在广州设立训练班,此两部分学员列入第三期毕业生待遇。毕业生主要派往第一军工作。相对前后几期,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真正出类拔萃者并不多见。

▲ 第三期骑兵队官长学生全体。

1926年1月7日,军校公告的第3期毕业生的誓词是:

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

黄埔军校第四期

本期校名从原称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10月毕业,加上潮洲分校同时毕业的2期学生,共2654人。学习科目分步、炮、工、政治和经理五科。1926年5月入伍生改编为步兵军官团一团、二团两个团。入学伊始,就派出任驻守惠州,卫戍广州,警戒宪门,和负责各兵舰和“廖案”要犯之监护等任务,学生的政治与军事实践极为频繁,收获特多。毕业后成绩优秀的学生,指定调入北伐军总司令部和直属的警卫团、补充团等部队服务,在北伐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典礼。

1926年10月4日,毕业典礼在广州郊区瘦狗岭沙河广场举行,前来观礼的宾客不下万人。学员方队列队经过检阅台,高声朗诵第4期毕业生誓词:

不爱钱,不偷生。

统一意志,亲爱精诚。

遵守遗嘱,立定脚跟。

为主义而奋斗,为主义而牺牲。

继承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

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谨誓。

------------------------------------------------------

声明:本文编撰推送属非商业行为,如涉及著作权问题,请著作权人或著作权持有人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3461003623@qq.com(本QQ为工作号,不加好友),我们将妥善处理。转载请注明转自“黄埔文化遗产”(ID:hpwhyc)。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