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度思卿一怆然

 春风百草香 2020-05-03

吊白居易

唐宣宗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代的帝王大都喜爱和提倡诗歌,而亲自写诗的帝王,从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起,至末代皇帝昭宗李晔止,约占唐代帝王半数以上。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正是唐诗繁荣而唐代成为诗歌之黄金时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宣宗李忱(810—859)是晚唐皇帝中较为出色的一位,甚至有“小太宗”之称。《旧唐书·宣宗纪》称他“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虽汉文、景不足过也”。他好文能诗,亦善行书,常与学士唱和,公卿出行,多赋诗饯行。他酷爱读书与文学,这在帝王中尤其少见。他专建一殿,退朝后读书常至夜半,宫人暗称他为“老博士”与“老儒生”。他雅好文士,特别看重臣子的进士出身,对于朝臣,他常询问及第与所赋诗赋的题目,以及主司姓名。有以科名对者,必大喜,如果有才而不中第,则为之叹息。他看重知识分子,而且自己几欲以知识分子自居,在宫中竟然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以九五之尊,还艳羡“进士”的头衔,帝王中仅此一人。

他喜欢舞文弄墨,是白居易的铁杆粉丝。他拟以白居易为相,可惜他即位时白刚去世,于是作七律以悼。此诗对白居易的诗歌与影响作了高度评价,不唯文字精工,而且情真意挚,可说是当时最高级别的“悼词”,但又绝非习见的官样文章。古今诗人,谁有此遇?我还要特为拈出的是,《长恨歌》的主题虽然复杂,且美化了李隆基与李玉环的爱情,但它以“汉”寓“唐”,也批评了唐明皇李隆基之“重色”误国。作为李唐王朝的后代执政者,李忱对此诗不予“封杀”,不予“点名批判”,而且竟然还表扬不误,可见唐代风气之开明与李忱思想之开放。追昔抚今,能不令人深长思之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