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设玉 (上)

 芝润斋 2020-05-03

古代用玉的方式很多,例如,国事往来中行受玉礼,以玉为抵押品或交换品,以玉沉河祭祀山川、河神,以玉占卜确定人事,用玉作陈设等。而其中流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要数玉礼器、玉佩饰及玉陈设的使用。

古玉鉴定丨陈设玉 (上)

玉屏是室内陈设用品。呈片状,下部有木座或玉座。玉片可插人座中,由于玉插屏体积较小,因而不能用以隔挡器物,其中以插屏最为常见。插屏为室内小型陈设品,名称是因其形状似屏风而得之。玉屏的屏面上大都琢有纹饰,有阴线、剔雕、凸雕、镂雕等多种琢制方法。

清以前玉屏

目前知道的早期玉屏是汉代作品,1969年发现于河北省定县43号汉墓,由4片镂雕玉片组成,两侧为片形插座,座上插有玉屏两片。上片玉屏中部镂雕一人,身下一鸟,人身两侧又各有一鸟,鸟足之下各有一人一兽。下片玉屏中部亦雕一人, 坐式,人两侧各有一跪人,跪人身后有一小兽,玉屏下部有龟蛇纹。有学者认为,玉屏所雕人物为东王公、西王母。这件玉屏的组合形式很特别,采用插接的方法,这在汉代玉器中是仅见的。玉屏上图案丰富,对了解汉代玉器图案风格很有好处。

古玉鉴定丨陈设玉 (上)

❀ 金元时期 · “秋山”玉饰

魏晋到元代的玉屏目前尚难确定。明代则有较多的作品,由于明代玉屏多插于木座之上,木座与玉片极易分离,因而保存到现代的明代玉屏多无底座,仅有玉片。明代玉屏以镂雕作品为多,有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图案微凸,空白处为细密的镂雕天锦地子。所谓天锦,是表示天空的锦纹。最早流行于宋、元时期的雕漆作品中,在宋、元时期的雕漆作品上,常以波状锦纹表示水泊。方格锦纹表示平地,细长的条形锦纹表示天空。这种表示方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但明代玉器中仅见有镂雕的天锦地子。这种镂雕锦地似用钻头铊出,边棱不甚圆润。非镂雕的明代玉屏较少,典型作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羲之爱鹅”及“一团和气”玉屏。“羲之爱鹅”玉屏以流传的王羲之酷爱饲鹅、不惜以所书墨宝换鹅的故事为题材,雕老人与鹅的图案。作品以松枝为背景。松荫下一老人坐于地,身右一童子手抚鹅颈,鹅立于地,昂首视老者。作品中图案占有较大的面积。图较平,空间较小,这种布局及图案的平面风格,在明代玉器及其他雕刻作品中常能见到。鹅翅前端饰有阴线网格纹。翅羽上有短而密的阴线,为较明显的明代玉雕风格。“一团和气”玉屏为圆形玉片。浅浮雕笑面老人,身体团成圆形。明清时小的玉屏还用于架笔。

古玉鉴定丨陈设玉 (上)

❀ 清 · 碧玉插屏

清代玉屏

传世的清代玉屏很多, 多数为乾隆、嘉庆两朝的宫廷制品。明代的玉屏一般只将一面雕得很精致。 除个别作品外,多数不重视另一面的加工。 清代作品则不然,多数作品开片厚度均匀,以一面为主要图案,另一面打磨光亮,或光素,或琢有诗句、题字。一般清代玉插屏都不进行镂雕穿透。清代玉插屏的图案琢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阴线图案 前述汉代玉屏上已见阴线图案,但线条细而浅,不规整,这同汉代绘画中线描技法不发达有关系。清代玉屏上的线描图案,琢制前先由画师画好墨线,再由工匠按墨线进行雕琢。琢制时尽量保持墨线的宽度与笔锋,如若琢出的线槽偏离了墨线,则为技术故障。当然,许多琢玉家自身便是画师,能亲自画线,因而这种线条图案流畅自如,偶见笔锋变化。一些作品的线槽中还要描入金色,这种在线槽中描金的方法称为戗金。阴线图案的线宽了,线槽深了,不戗色都不好看,所以作品较少。

浮雕图案 浮雕图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两种,多见于花卉图案及风景图案。图案中留的空间较大。图案或为一个平面层次,或为二至三图案层次。总的来看,层次不太多。图案的某一部分或在这一平面上,或在那一平面上,采用所谓分层取景的技法。

半圆雕图案 半圆雕图案作品的图案凸起较高,局部近似立体造型。内容多为山水图案,以高山、瀑布、楼阁、高树、板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图案复杂,需要有很高的琢玉技巧。清代的这类作品边棱锋利,似有刃。

古玉鉴定丨陈设玉 (上)

❀ 清 · 木雕嵌玉鱼插屏

P.S 古代用玉的方式很多,而其中流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要数玉礼器、玉佩饰及玉陈设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