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翘荷汤:调理耳鸣、咽痛、牙龈肿痛】

 昊晟堂 2020-05-03

清代名医、温病大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治疗燥热的名方—翘荷汤,方中以薄荷为君药。

翘荷汤原方组成:薄荷一钱五分,连翘一钱五分,生甘草一钱,黑栀皮一钱五分,桔梗二钱,绿豆皮二钱共6味药。
原方本治燥热侵犯上焦机窍而有咽痛、牙龈肿胀、目赤肿痛、耳鸣之证。

肺卫燥热初起本可用桑杏汤治疗,但若治疗不及时则燥热入里进气分,燥与热合其性偏阳,易袭阳位,上扰可燥干清窍,既可见上焦气分燥热的发热、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数等表现,又可见清窍不利的耳鸣、目赤、咽痛等表现。于是吴鞠通选择翘荷汤来对证治疗。

翘荷汤虽然只有仅仅6味药,但用起来却很趁手,这与这个方剂的配伍有很大关系。

薄荷清利头目、利咽散热,为君药;
连翘、栀子、绿豆衣均能清泄气分之火;
甘草、桔梗清利咽喉、消龈肿。
诸药配合,组成辛凉清火之轻剂,符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的治疗原则。

加减化裁之法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
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
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重订广温热论·温热验方》中加味翘荷汤进行加减用药,
加牛蒡子、蝉蜕可增强辛凉透邪兼以利咽的作用,
加苇茎可清热生津,加紫草可清营凉血。


经过恰当的加味,可以扩大了翘荷汤的应用范围。
其实,“燥火”的产生既可外感,也可内伤,所以不宜仅局限于温病外感范畴,内伤郁火也可化燥伤津,怫郁上焦若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归属翘荷汤证。辨证关键应抓住头面孔窍燥热之症,本方加减可用于治疗多种外感、内伤杂病,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既可内服,又可灌肠;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神经性耳鸣、早期干燥综合征;可用翘荷汤内外合治轻症手足口病;还可用于鼻咽癌放疗增效及减轻口腔黏膜反应等[2]

此外,还应注意本方的煎服方法。方中均为轻清之品,药量亦少,煎药时加入的水不宜过多,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宜武火急煎;二是方中药味及药量均少,为一顿的分量,在实际运用中除加减用药外,还应注意服药次数,若病症较重者,可增加服药次数或配合外用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