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销最好的技巧是讲一个共鸣的故事

 碧海蓝天kx32di 2020-05-03

《少帅》张作霖剧照

五一这几天,因为不经意间听了一个故事,让我刷了一部电视剧。事后反思,略有心得,故写此文,以享读者。

前些天我在听一个老师的音频,讲到“智慧”这个词的时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说东北王张作霖,看一个部下张宗昌很有才干,于是就问他,你能带多少兵?张宗昌说,你只要给钱,我就能带一个师回来。

张作霖二话不说,就给了张宗昌所要的钱。结果张宗昌真的带回来一个师。

张宗昌觉得张作霖的智慧非常了得。于是他有样学样,他也想用这一招去扩军。他同样找了一个他认为有才干的部下,跟他说你要多少钱,能拉一个师回来。

那个人说要多少多少,张宗昌大笔一挥签了支票,给他的部下去招兵买马。结果呢,他的这个部下拿着支票跑了……

事后张宗昌觉得,他可能找错人了,于是找第二个人,同样给钱他去招兵买马。这个人确实是去招兵买马了,但是招兵买马后却是掉转枪头,把张宗昌给打了。

上面这个故事,是那个老师讲的。

我听后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然后又回想起,自己之前刷抖音的时候,刷到过一部关于张作霖的电视剧,叫《少帅》。当然,少帅指的是张学良,张作霖是他爹。

抖音有个关于《少帅》的片段,是张作霖教育张学良的,说:“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事故。”这句话加上李雪健老师十分精湛的演技,一下子就记住了。

虽然在抖音有不止一次刷到《少帅》这部剧的片段,也感觉非常不错,但始终也没有促使我去看这部剧,因为看一部剧太花时间了。

然后,就是音频里面,这个老师讲的这个张作霖的故事,“成交”了我,促使我去看这部剧,了解张作霖这号人物,从马匪到东北王的一代枭雄。

事后反思,把自己抽身出来分析,这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成功的营销事件。

比如我们要打造一个品牌,品牌的第一步,是让用户知道你,然后熟悉你,然后信任你,然后下单购买,体验后效果不错,用户就会复购,进而转介绍。

所以第一步,你必须要针对品牌,生产相关的内容,然后投放到更多的渠道,让目标用户知道,有你这么一个品牌存在。从知道到购买,是有一个流程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与你打造的营销流程,就是转化成交消费者的过程。

我在抖音知道了有《少帅》这么一部电视剧存在,然后知道这部剧是讲张作霖与张学良的。在我几次都刷到这个剧的时候,我便记住了,有这么一个剧。

我记住了,了解了,不代表我就会“买”。因为这里面有相应的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金钱成本(买优酷会员),选择成本。

所以营销做到这一步,还不够,还差一个理由,让用户立刻下单购买。

那么这个理由如何传达给用户呢?

我之所以观看这部剧,是因为一个老师的推荐,这其实就是一种转介绍。用户推荐用户购买。

另外,故事,是这个故事打动了我,让我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相关的想象,在某些方面产生了共鸣,所以我购买了。

这个营销过程有两个很关键的点:推荐人与故事。

事后思考,如果不是这个老师来讲这个故事,换成别人,我不一定就去深入了解张作霖,也不一定去看这部电视剧。

如果这个老师讲的不是这个故事,而是张作霖别的故事,我也不一定就去看。

本质上,从营销上来讲,这就是对渠道(推荐人)与内容(故事)的设计与把握。渠道与内容越匹配,越契合,所能产生的营销效果就越大。

做品牌就是讲故事,一个没有故事的品牌,是没有灵魂的。我们针对自己的产品做营销,与其用各种各样的套路,不如讲一个与目标用户有共鸣的故事。

故事才是最好的营销。

最后,留一个思考题:

信息泛滥的时代,很多人并不会轻易的决定去看一本完整的书。即使这本书你在很多渠道看到过,很多人也推荐过,但你始终没有买。

偶然的一次机会,你在某个人那里听到,他又推荐了这本书,突然你不再犹豫,而是直接上当当网买了一本。

为什么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推荐,会让你产生不一样的购买冲动与结果?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反过来思考,当你想明白了这个关键因素,你又如何把这个因素运用到营销上,促使更多的人购买你的产品?

这是很有意义的思考,开动大脑,把你的思考,写到下面的评论区,一起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