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心悸(心律不齐)陈某,女,45岁...

 仕仕霖霖 2020-05-03
中医治疗心悸(心律不齐)

陈某,女,45岁。初诊主诉:胸闷、心悸反复发作数月,加剧两天。诊查:数月前始发胸闷、心悸,反复发作,近两天加剧,时头昏,大便时干时稀,夜寐尚可。既往有心肌炎病史十余年。查体:一般可,神清,精神可,心脏听诊心律不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舌红,苔白,脉结。

中医诊断:心悸(心阴阳两虚)。西医诊断:心律不齐。

辨证分析:患者素有旧疾,体质虚弱,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脉络痹阻,故胸闷;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故时而头昏;脾胃气虚,故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白、脉结均为心之阴阳两虚之征。治

则治法:温补心阳,益气养阴,安神定悸。处方:桂枝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味。蜜炙甘草,桂枝,麦门冬,五味子,太子参,当归,陈皮,砂仁(后下),神曲,香附,茯苓,赤小豆,天麻,川续断,车前草。7剂,水煎,去渣取汁,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医嘱: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二诊:诸症好转,睡眠一般。舌红,苔白,脉细。治拟温阳益气,养阴安神。处方:蜜甘草,桂枝,麦门冬,五味子,太子参,陈皮,砂仁(后下),神曲,香附,茯苓,赤小豆,川续断,车前草,檀香(后下),首乌藤。7剂,水煎,去渣取汁,日1剂,早、晚温服。随访:守上法继服3个月,诸症告平。


【分析】本案患者素有旧疾,体质虚弱,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脉络痹阻,则胸闷;气虚清阳不升,则时而头昏;脾胃气虚,则大便时干时稀;脉结是心悸的典型脉象。炙甘草甘温益气,为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君药,并与桂枝组成桂枝甘草汤温补心阳;太子参补气生津;麦冬养阴清热,润肺生津;五味子酸温,敛肺滋肾,生津敛汗,宁心安神;当归养血活血;赤小豆、车前草活血利水;天麻平肝阳,祛风通络;陈皮、砂仁、神曲行气健脾,消食和胃;茯苓健脾安神利水;香附疏肝理气;川续断补益肝肾。全方共奏温补心阳、益气养阴、安神定悸之功。二诊药已对症,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头昏消失,故去天麻、当归;加重五味子、夜交藤以养心安神定悸;加辛温之檀香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