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系列78:纵横捭阖秦惠王辞世张仪欲隐退

 陆一2 2020-05-04

在上一期我们讲到,秦楚大战,最终以楚国的全面落败而告终。经此一役之后,原本秦、楚、齐三强鼎立的平衡局面被打破了,秦国一家独大,风光一时无二。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关于他的一生,可谓是力挽狂澜,干出了一番相当不错的业绩。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任命张仪为相国,采取了连横的政策,收拢了魏、韩二国,打败了楚国和齐国。

在秦惠王时期,秦国对天下诸侯是威逼利诱打击拉拢,将“纵横捭阖”四个字那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在中国的外交史上也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韩非子曾经说过,“秦用商鞅而富强”,秦惠王虽然杀了商鞅,但他并没有废除商鞅所制订的律令,这一点也是颇为肯定的。

∆  韩非子

除此之外,秦惠王还采取了司马错的巴蜀战略,在加强秦国国家实力的同时,还对楚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张仪的连横政策是相得益彰,为秦国统一天下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惠王死后,太子嬴荡继位,史称秦武王。

从秦武王的谥号当中,这个“武”字我们可以看出来,秦武王是一个十分崇尚武力之人,当然他本身也是孔武有力,力大无穷。自幼喜爱舞枪弄棒的秦武王,对于张仪这种靠耍嘴皮子吃饭的人,打心眼里是不喜欢的。

当时秦国朝中有许多张仪的政敌。秦惠王在位的时候,他们拿张仪是没办法,现在不同了,秦惠王死了,这些人觉得时机已到,于是纷纷跑到秦武王身边,是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张仪的坏话。

如若把这些谏言总结一下,无非是说“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说张仪是个不讲信誉的人,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出卖国家的小人。

秦武王本来就不喜欢张仪,听到这些闲言碎语之后,那是愈发的觉得张仪不顺眼。这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怕你是红极一时的重臣,一旦当朝君主去世,也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

就张仪而言,纵横国际政坛二十余年,那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呢,又岂能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祸患?自从秦惠王死后,张仪便萌生了“退隐”的想法,只是如何才能即安全又体面地退出秦国政坛,这还需要动一番脑筋。

在秦武王对自己下手之前,张仪主动出击了。

“王上,当今天下,放眼望去,秦国已然占据了半壁江山。老祖宗当年的愿望那基本上也算是实现了,微臣这些年来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如今时局既然已定,微臣也想回乡休息一下了。”

秦武王则是冷冷地 说道:“嗯?秦国霸业尚未完成,寡人还需要仰仗先生,况且您这三寸不烂之舌可是世间难求啊!'

张仪则是尴尬地笑了笑,说道:“王上您说笑了,下臣这点绵薄的伎俩那是不值一提的。反倒是大王您英明神武,能征善战,下臣佩服万分。不过……”

“不过,不过什么?”

∆ 秦武王举鼎

“王上,如今我秦国虽然强大,可一旦中原各国再联合起来,高举合纵之旗,恐怕我秦国仍会陷于被动。倘若能让他们相互攻伐,我秦国便可乘虚而入,各个击破。如此一来,王上您,方可高枕无忧啊。”

秦武王听到此处是点了点头,示意张仪继续说下去。

“王上,因臣下瓦解了齐楚同盟,齐王对臣下是恨之入骨。前几日更是扬言,说臣下只要去哪个国家,他就要兴兵来讨伐。那既然如此,大王何不派我到魏国去,以此来引诱齐国进攻魏国。如此一来,大王可借此机会 出兵函谷关,讨伐那韩国的三川地区。只要拿下了三川,就等于打破了周王室的藩篱,以此便可'挟天子以令诸侯’,王上,如此一来,何愁霸业不成啊?”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话题上。其实这个方案张仪之前跟秦惠王提过,只是当时被司马错的巴蜀战略给顶替了。而如今秦国后方已经安稳,这秦武王又是雄心勃勃,好大喜功,张仪的这个建议那绝对是正中下怀。

那么张仪究竟能不能从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全身而退呢?我们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