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冤句

 王子书屋 2020-05-04

须句国

须句,古代国名,又作须朐,故址在今山东省东平县梁山县一带,其国治须句城位于今梁山县小安山镇东张庄一带。 须句国为风姓太昊之后,与其同姓的国家有任国宿国、颛臾国。 须句早期的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春秋前期,作为小国的须句屡遭邾国的侵犯。 须句国有公主成风嫁于鲁庄公,生公子申。在鲁庄公死后,其二弟庆父作乱,先后弑杀两位国君(均为鲁庄公之子),鲁庄公四弟季友平乱,诛杀庆父,因成风素来与季友交好,故而其子申被季友立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前639年,邾国灭亡须句国,须句君逃亡到鲁国来。成风对僖公说:“尊崇明祀,保护弱小,这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这是周的祸患。如果封了须句国的爵位,这是尊崇太皞、济水神而修明祭祀和缓解祸患啊。”于是鲁僖公帮助须句复国。公元前620年鲁文公又出兵伐邾夺取须句,但未再使须句复国,而是把逃奔鲁国的郑文公之子安置在那里,须句已入于鲁。

中文名须句

又称须朐

故址今山东东平县西北

起源朝代春秋时期

民族华夏族

姓氏风姓

建国

西周建立后,为了维护和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办法,即史书记载的“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i,我国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

至于当时所封的诸侯国有多少,按《荀子·儒效篇》的说法,“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而《吕氏春秋·观世》则说,“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因此具体数目不详仅是泛指。

影响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的记载,(须姓)太昊伏羲氏风姓的后裔,有须句国,到殷时有密须国,都是以国为姓,魏国有须贾,汉代有平陆须无,望族出于渤海郡。周文王时,有一个风姓古国叫须句国,所在地就在山东省的东平县梁山县一带。《左传》记载,须句国在春秋时期先后被其邻近的邾、鲁国所灭。其后人及国人以“须句”为氏,称为须句氏。后来简为须氏、句氏两支。须姓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河北沧县一带。

考证

清代蒋作锦(1817-1864年)是泰安府东平州(今梁山县馆驿镇大营村)人,咸丰年间进士,曾任过黄河钦差。此人知识渊博,富有考古精神,对东平湖一代的名胜古迹、山川河流,都作过精细的考证,著有《东原考古录》,该书“须句城考”中这样写道:“须句,风姓国,鲁附庸,灭于邾,地入鲁。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汉地理志寿张县西北有朐城,是左传。杜注须句在须昌西北,非也。实在须昌城南三十里。考《水经注》,济水东北过汉寿张县西界、安民亭南,汶水东北来注之,又此迳须句城西注。城临济水,济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对安民山,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是)其故地也。庄西杨家堤口即济水故道。城南(距)安民亭六里,东南距汉寿张城十七里,东北距今治三十里。村人掘地时见瓦砾及城旧址云。”

《东平县志·古迹》亦载:“须句城,在安民山东济水上。……今安民山东六里张家庄其故城也。”

汉书·地理志》亦有“须昌,故须句国,风姓”句。

《水经注》曰:“(济水)又北过须昌县西。京相璠曰:须胊(句)一国二名,盖迁都。须昌,胊(句)是其本,秦以为县。”京相璠是晋代的著名学者、地理学家,他的考证应是值得信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