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大臣中,武则天最相信谁?若不是此人,李唐江山就改名换姓了

 江山携手 2020-05-04

之前,有一部根据小说《狄公案》改编的影视剧,讲述的是一位断案如神的神探,一位跟包青天一样的人物。其实,狄仁杰在历史上不仅是一位法官,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功臣:文能治国安邦,一直受到武则天的器重,直到死前狄仁杰都担任着朝廷的宰相;武能镇守边疆,击败前来侵犯的契丹。

在武则天时代,狄仁杰是难得的正直官员,他在官场上起起伏伏,不管担任什么官职,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当他还是一个县长时,百姓就为他建造了生祠。在担任宰相时,狄仁杰受到了武则天的器重,直到临死前,他还在匡正朝廷的弊政。

狄仁杰,唐朝并州太原人,出生在宦官世家,年纪轻轻就进入了官场,还表现得很不错。

有一次,他在职场上被人陷害,但却得到了上级的维护和提拔。之后,他进入了法界,后升到了大法官的位置。然而,狄仁杰还是一个工作狂,他用了一年时间处理好以前官员堆积下来的很多案件,并释放了很多蒙受冤屈的小老百姓。因此,他的名声大震,成为了明镜高悬的青天大老爷。因为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后升任为宰相。

前面提到的狄仁杰出生于宦官世家,他的祖父曾担任唐太宗的尚书左丞,父亲曾担任夔州长史。他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饱读诗书,少年时参加恩科考试,并顺利进入官场。

狄仁杰刚做官时表现不俗,后担任汴州参军时受到同僚的陷害,被捕入狱。

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负责审理这个案子。在审查过程中,阎立本发现狄仁杰不但没有罪过,还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之后,阎立本为他平反,并推荐他到并州参军,正式进入法界。狄仁杰受人陷害,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得到提拔,这是非常少见的,足以看出他的才干,而朝廷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他任职期间,学习了大量关于兵法、刑法、吏治的知识,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很快,狄仁杰的名声传到了唐高宗那里,在仪凤元年被提拔为大理丞,掌管国家的刑罚。他到任一年,就处理了之前堆积的几千件案子,涉及到的人员有一万七千人之多。

之后,他办案的效率与办案水平不仅被突显出来,连名声都得到了传播,成为了朝廷公认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其实,我们熟悉的《狄公案》里的狄仁杰是一个包黑子形象,便是从这段经历演化而来。

此外,狄仁杰从不徇私枉法,有时候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他都敢于向皇帝直谏。

有一次,左威卫大将军和中郎将误砍了唐太宗陵墓的柏树,被唐高宗知道,他大发雷霆,要求将两人斩首示众。狄仁杰认为这种处置有些过头,于是,向皇帝进言:国家既然制定了法律,就应该按照法律执行;两位将军依据法律来评判,罪不至死。

之后,唐高宗很生气,他不想被世人说为不孝子,强烈要求处决两个将军。

本来这个时候,臣子应该顺从君主,可是,狄仁杰偏偏要坚持,他说:“按照法律不应该判两位将军死刑,他们因为误砍了一棵树,就要被处决,后人将会怎么议论陛下呢?我实在不想陷陛下于不义呀!”唐高宗听后,终于醒悟,免了两位将军的死刑。

至此,狄仁杰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后来,狄仁杰被提拔为度支郎中。之后,唐高宗出游,派狄仁杰先去布置路途中的食宿。皇帝的游览路线会经过“妒女祠”,当地人传言衣着鲜丽的人经过妒女祠,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风波。当地官员李冲玄便要求重新修筑御道,派了几万民夫专门改变了道路,只为取悦皇帝和皇后武则天。

但是,狄仁杰却不这样认为,他说:“天子出来巡游,风伯自然会出来吹净尘土,雨师自然会出来润湿道路,为何还要避开妒女祠呢?”因此,狄仁杰不仅免去了几万农夫的劳役,还避免了官府劳民伤财。唐高宗听说了这个事情,称赞狄仁杰为“真正的大丈夫”。狄仁杰受到皇帝的赞许,且造福了百姓,可谓是上下均获得了人心,实在是非常有技巧。

武则天当政时,她提拔狄仁杰为户部侍郎、中书省平章事,即入阁为宰相。但是,这一次的任期却很短暂。有一次,武则天故意试探狄仁杰,便问他:“你的政绩不错,但还是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你想不想知道是谁呀?”狄仁杰回答:“陛下如果知道臣子的过错,可以直接指出,臣一定会改;陛下如果知道臣子没有过错,那就是臣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坏话,臣并不想知道。”

由此,武则天知道他是一位心胸坦荡、雄厚本分的人。

虽然,狄仁杰德才兼备,但是,担任宰相的时间却很短。因为,当时的政坛处于一段恐怖时期,整个长安城都弥漫着“争相告密”的不良风气。而狄仁杰就是在宰相任上,被酷吏来俊臣给陷害了,他诬陷狄仁杰谋反。按照惯例,如果狄仁杰马上认罪,可以免除死刑。

来俊臣审问狄仁杰,他知道狄仁杰当过法官,肯定对审问过程中人物的心理状态非常清楚。狄仁杰知道来俊臣不好惹,便果断认罪,承认自己是唐朝旧臣,不满意现在的周朝,也确实参与了谋反策划。来俊臣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便使狄仁杰免去了皮肉之苦。

但是,狄仁杰办事上虽然圆滑,可是,在一些事情上还是会走极端。有人跟狄仁杰说,只要他告发另一位大臣,并让这位大臣成功入狱,他就可以减少刑罚。狄仁杰直接拒绝,并直言自己宁死也不会做这些违反道义的事情。他的话刚说完,就自己用头往柱子上撞,直撞到鲜血直流。

他的这个行为把来劝说他的人吓得半死。

狄仁杰果然是审案高手,应付冤案的方法有很多。他趁着狱卒不注意,偷偷将牢狱中的被单拆了,并写了一份状子,藏在自己的棉袄夹层中。他对狱卒说:“现在天气热了,请将这件棉袄送回他的家里去。”狱卒按照他的意思照做了。

棉袄送回后,里面的状子被狄仁杰的儿子狄远光发现了,他拿着状子立马上诉。武则天知道这个情况后,亲自召见狄仁杰,询问他为何亲口承认了谋反之罪,而后又递状子翻供?狄仁杰回答:“如果臣在狱中不承认罪行的话,肯定会被虐待至死,哪有机会出来呢?”之后,武则天赦免了狄仁杰的罪行。

他总算靠着自己的机智逃出了牢狱,能够从来俊臣的监狱中逃出的人实在太少。当然,狄仁杰也被贬职了,去地方做了县令。狄仁杰曾经担任过宰相,现在到地方做县令,自然能够做得非常出色,百姓们也很感激他在地方所做的贡献。

后来,契丹侵犯大唐边境,武则天召回狄仁杰,让他出征。之后,狄仁杰轻松打败了进犯的契丹人。由此,狄仁杰获得了“文武双全”的称号,他确实是一块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后来,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沙场之功,亲自将紫袍、龟带赏赐给他,还在紫袍上面写下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神功元年,狄仁杰应召入中央,恢复了宰相的职位。圣历元年,武则天的侄子劝说她,要求让自己当太子。大臣李昭德也劝说武则天,说姑侄的关系没有母子的关系亲密,劝她将太子之位留给她的儿子李显。狄仁杰长期跟武则天相处,知道皇帝的心思,便乘机进言:

“陛下如果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千秋万世之后,您的灵位还会供奉在太庙中,您的子孙还会一直供奉着你;如果将太子之位给您的侄子,他们可不会将自己的姑姑供奉在太庙中。”武皇知道了狄仁杰的意思,可不想直接答应,于是说:“这是朕的家事,你就不要掺和了。”

然而,狄仁杰确实是一块硬骨头,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继续跟武则天说:“皇帝的家涉及到整片领土,皇帝没有家事,只有天下事!臣身为宰相,怎么能不管不顾呢?”之后,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召回庐陵王,并立他为太子,延续了李家王朝。

所以,后人均称赞狄仁杰拥有恢复李家王朝的功劳。

此外,狄仁杰不仅文武双全,还能为朝廷举荐人才。武则天让他举荐一位宰相之才,他就举荐了地方官张柬之。之后,武则天立马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但没过多久,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将相之才。狄仁杰说:“臣上次举荐了张柬之,您还没有重用呢!”武则天说自己已经提拔了张柬之。

狄仁杰回应:“臣举荐的是宰相之才,而不是司马之才。”因此,张柬之被调到中央,经过几次升迁后,当上了宰相。虽然,此时张柬之已经八十高龄,但是,武则天却没有放弃他。狄仁杰过世后,张柬之发动宫廷政变,拥立中宗并恢复了唐朝国号,这次狄仁杰发挥的是间接作用。

此外,他前后推荐了姚崇、恒彦范等人,这些都是精明能干的官吏,都成为了唐朝的中兴大臣。之后,有人称赞狄仁杰,说现在朝廷的很多大臣都是他推荐的,他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但是,狄仁杰却没有这样认为,他说举荐人才是为了国家,并不是为了自己,所以,不能说是他的功劳。

而且,狄仁杰也是一个刚毅之人,对这些奉承之言早已满不在乎。

此外,武则天对他的器重和信任是其他臣子无法比拟的,她经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没有叫他的名讳。而且,狄仁杰的脾气比较大,喜欢在朝廷上大声讨论国家的事情,甚至,还经常跟武则天争辩。可是,武则天贵为尊者,脾气也比较暴躁,却往往会听从狄仁杰的建议。

狄仁杰好几次都想告老还乡,可是,武则天却不愿意让他走。所以,每次狄仁杰觐见武则天,她都会好言相劝,让他留在朝廷,继续为她分担一些事情。而且,武则天还不愿意看到狄仁杰下跪,她曾对狄仁杰说:“看到狄国老下跪,我自己的身子会先痛起来。”

因为,武则天体谅狄仁杰年事已高,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紧急的事情,不会去劳烦狄仁杰。在狄仁杰病逝的时候,武则天痛哭,她对自己身边的大臣说:“朝廷从此空了,老天为何这么早让国老离开呢!”可见,武则天这个女上级对狄仁杰这个男下属十分疼爱。

也是因此,之后被八卦小说编撰,说:“武则天暗恋帅气的狄仁杰,且暗恋了一辈子,但是,狄仁杰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正气拒绝着武则天。”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资治通鉴·唐纪》、《新唐书·狄仁杰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