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雨鹰(陆震日) 方圆自有乾坤处,四两千寻寸尺深。 固阻支祁知本性,情真齿合即开心。 注:支祁 【今译】 唐代杨衡对李公佐说: 唐代宗永泰年间,李汤任楚州刺史。当地有渔夫在龟山钓鱼,因鱼钩在水底挂住出不来,而潜水五十丈去看,见有条大锁链盘在山脚,不知有多长。于是报告李汤,李汤派了很多会水者去捞,搬不动,又加上五十头牛去拉,才拉到岸边。忽然涌起惊涛骇浪,见锁链末端有一兽,样子像猿猴,白头长毛,雪牙金爪,有五丈来高,先是眼鼻流水,然后睁开双目,光彩如电,就要发怒,看的人吓得四散逃去,兽又牵着锁链下水去,不再出现。李汤等人都不知是什么兽类。后来李公佐游洞庭,在一道士处见到佚书古岳渎经。上面记载有大禹治水,遇到淮涡水神,名叫无支祁 (一作支祈),形状就像猿猴,白头青身,雪牙金目,力大无比,动作迅猛,很多人制服不了他。最后大禹派庚辰去,才将他制服,给他套上大锁链,鼻子穿上金铃,锁在龟山脚下,使得淮水能平安入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风浪、水患、治水等; 也用以形容神怪事。 【典形】 川锁支祁、淮涡神、锁支祁、潭底猕猴、无支祈、支祈、支祁囚、支祈神锁、淮神、支祈神、支祈锁。 【示例】 〔川锁支祁〕 宋·苏轼《濠州七绝·涂山》:“川锁支祁水尚浑,地埋汪罔骨应存。” 〔淮涡神〕 清·黄景仁《邓家坟写望》:“颇闻守土责,宜备淮涡神。” 〔锁支祁〕 清·朱彝尊《谒大禹陵》:“清都留玉女,恶浪锁支祁。” 〔潭底猕猴〕 明·袁宏道《宿迁道中阻风》:“黄熊庙倾庚辰死,潭底猕猴锁不住。” 〔无支祈〕 清·黄景仁《泗州喜洪大从姑孰来》:“百怪待弹压,首者无支祈。” 〔支祈〕 清·王夫之《望海潮·本意》:“怒遗天吴,滥驱海巫山一段云.虔诚 陆震日 禅语烟中越,花荫醉庙轩。小溪流出一湾泉。草连墙外山。 香烛几经明灭。合掌虔诚未歇。 凡心祈祷贵人来。牡丹四季开。,长风奋驾支祈。” 〔支祁囚〕 清·黄遵宪《和周朗山见赠》:“铁锁重使支祁囚,赤文绿字光油油。” 〔支祈神锁〕 清·钱谦益《盛集陶次他字韵重和》之四:“肃慎矢楛天棓少,支祈神锁地维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