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什么样的诗,竟让诗圣杜甫读之流泪?

 读书狗子 2020-05-04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诗言志,旨发诗人内心强烈的思想感情,或反映现实、或发挥想象,让喷薄而出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因而读者读诗时,往往喜怒哀乐随诗句而升华。读“漫卷诗书喜欲狂”则喜不自禁,读“从此无心爱良夜”则惆怅失落,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既悲且怒……

唐诗中很多反映现实、表达悲情的诗读来不仅仅情绪为之感染,甚至还催人泪下。比如战争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写生活困顿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有悼亡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等等都是催人泪下的名句。

一首什么样的诗,竟让诗圣杜甫读之流泪?

今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冷门的催泪唐诗——边塞派诗人高适晚年最动人的一首诗——《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寄杜二拾遗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诗题中的“杜二拾遗”就是诗圣杜甫。高适和杜甫早在开元年间就相识,当时二人都是有才而无人识,落魄不遇同病相怜。后来经历了安史之乱,战乱后高适曾显赫过一段时间,做过节度使平定过永王叛乱;杜甫也入朝当了个左拾遗的小官。

但好景不长,二人不久后都被贬官。高适被人谗毁构陷,而杜甫则受到房琯案的牵连;后来高适年过六十,被贬为蜀州刺史,杜甫年过五十,流落成都,二人再次相逢市场会面叙旧寄诗慰藉。这首《人日寄杜二拾遗》就是高适寄给杜甫的诗作之一,虽冷门,却感人泪下!

一首什么样的诗,竟让诗圣杜甫读之流泪?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共分三节,四句一节。前四句直接入题,一句“遥怜故人思故乡”点出了二人同病相怜,既是说杜甫“思故乡”也是说自己“思故乡”,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战乱后的春色,撩动乡愁空断肠!

中间四句则是怜友之情、乡愁之情、爱国之情的深化拓展:“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即使自身被贬在外,也忧心时局,爱国热忱丝毫不减。"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则承接百忧千虑而来,身逢乱世动荡,被贬他乡,今年与好友相思不见,明年又哪能预料到身在何处呢?深沉的感喟中尽是同病相怜的相思和心忧国家的愁虑,隐藏了内心无限哀痛。

最后四句则点出了二人生活困顿、壮志难酬,抱负依旧却“书剑空老”!自己老迈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却无所作为,内心也有愧于到处漂泊流离的杜甫。

一首什么样的诗,竟让诗圣杜甫读之流泪?

整首诗,无一字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纯用浑朴自然的语言把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起来,道出发自肺腑的真情,感人至深。据说杜甫收到此诗后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并回赠了一首诗: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序: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自枉诗,已十余年;莫记存殁,又六七年矣!老病怀旧,生意可知。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瑀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大历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却追酬高公比作,因寄王及敬弟。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

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

叹我惨凄求友篇,感时郁郁匡君略。

锦里春光空烂漫,瑶墀侍臣已冥寞。

潇湘水国傍鼋鼍、鄂杜秋天失雕鹗。

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蕃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

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