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启动,证监会和深交所随后晚间就创业板改革的规章制度出台相应规则,向市场征求意见。 消息发布后迅速引起“群众围观”,专业人士多数解读为市场利好,认为未来将引导A股进入长期慢牛走势。但从数据来看,显然市场反馈与专业点评尚未统一。28日A股开盘后出现快速跳水杀跌,盘中超过160只个股跌停,即使随后市场情绪修复,数据呈现深V形拉起,截止收盘也有47只个股跌停。 在各方看法尚未统一的当下,如何看待创业板启动注册制? 有哪些要点、会对中国股市有何影响? 《家族企业》杂志为您快速梳理: 亏损企业也可以上市了?本次创业板改革是以注册制为核心的改革,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各项市场基础性制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发行条件、上市企业更具包容性。 行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后,发行条件包容性增强,允许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发行上市,同时交易、退市等相关基础制度都有一定变化,对投资者的专业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证监会领导在4月27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也特别介绍,“对于未盈利企业,创业板也体现了一定的包容性,取消了现有规则中‘最近一期未存在未弥补亏损’的要求,设定一年的过渡期,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新增创业板个人投资者交易门槛创业板改革后,将支持特殊股权结构和红筹结构企业上市,并为未盈利企业上市预留空间。对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但要求充分揭示风险;对增量投资者深交所拟要求,新增创业板个人投资者须满足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10万元,且具备24个月的A股交易经验的门槛。 哪些企业不能赴创业板上市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科创板要突出“硬科技”特色,要求相关机构依据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引导企业合理选择上市板块。创业板改革明确了创业板的板块新定位,同时深交所将制定负面清单,明确哪些企业不能到创业板上市。与此同时,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精选层在上市/挂牌标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 上市前五日不设涨跌幅在跟投制度方面,创业板与科创板有所差异,拟对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高价发行企业实施保荐人相关子公司强制跟投的制度,其他发行人不强制跟投。 在交易制度方面,创业板改革后新上市的公司,在新股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日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正式实施时,存量也调整至20%。 A股影响:IPO“堰塞湖”疏通针对此次创业板启动注册制,业内机构普遍认为可称为“A股里程碑事件”,综合观点可梳理为:未来注册制将会引发资本市场深刻变革,IPO“堰塞湖”疏通,壳资源贬值;注册制将加速A股两极分化,股票分化加剧,退市股大幅增加,投资趋势转向龙头;注册制带来行业分化,科技公司有望崛起。 专业研究人士也同时表示,“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再融资、并购重组涉及证券公开发行的,也同步实施注册制,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的能力,未来非公开发行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A股影响:创业板与科创板制度相似、定位互补市场分析师指出,注册制下的创业板与科创板制度相似、定位互补,同时留有一定过渡期。根据科创板大半年以来的运行经验,创业板注册制预计不会对流动性造成明显冲击,反而有助于抑制市场炒作、加速优胜劣汰。创业板试点同样标志着存量市场注册制改革的开始,后续向主板市场的推广或仍需等待有关条件的成熟。 A股影响:有助于抑制市场炒作、加速优胜劣汰随着注册制的改革,市场也会用脚投票。市场策略分析师指出,“预计未来A股市场中能活跃成交的公司,将在两千家左右。”这意味着大量公司即使没有退市,也会沦落成为仙股,有助于市场优胜劣汰。此外,投资者在选择标的时,要以公司实际价值、产业发展方向为首要关注点。预计未来机构投资者将越来越成为主流,也会有更多的散户投资者开始选用机构化的产品参与投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