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天承办公室 2020-05-05

最近笔者接触了许多教育机构的老板,虽然他们所在的行业一样,但涉及的服务对象各有不同。简单来说可以划分成艺术潜能开发和K12教育机构两个方面,但经过观察这两大类的教学运作体系中都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无论教育机构体量或大或小,他们都有自己的教研老师甚至教研团队,在私底下跟这些个教研老师沟通后发现,他们的薪资水平和普通的老师无异,有的甚至比不上上课老师。这就很令人费解了,教研如同军事角度上的武器研发中心,没有强大的武器怎么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呢?

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很多门店里的书架上有好多标着各自品牌logo的书籍,我们姑且把这类标有logo的书籍称作“教材”,而这些教材基本上就出自各个机构的教研老师之手,有的还标有主编等专业的称谓。更夸张的一个笔者接触了一家面积只有400多平的机构,单就这一个校区居然推出了早教午托、晚辅作业、学科辅导、美术培训、外语考级、升学冲刺等等一系列的课程产品列表,笔者不禁感叹,这是得有多强大的人才储备和学生资源才能有这样的底气。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结果刚从走过前台就发现了夹在课室和前台背后的logo展示板之间的三个工位,这就是所谓的教师办公室。见此笔者更加惊叹,这是得有多大的人格魅力和发展前景才能让三位顶尖的教育精英在这样的环境中研发出如此全面又如此专业的教学产品?最后走进机构负责人的办公室才知道,校区老师算上前台和他自己一共五名,其中还包括了他老婆。

深入交流后笔者了解到,这是一对在教培行业工作近10年的夫妻,他们知道教育这块蛋糕的油水永远不会枯竭,在深耕数年的教学之后认为自己有经验也有能力,特别是他们还带出了很多实现名校梦想的学生,在多年的资金准备完成后就正式开始他们梦寐以求的创业之路。

可理想和现实总是会有一道无形的鸿沟,据他们所说,机构开了半年到目前为止都是以实现收支平衡为目标,虽然一直没有实现。本来今年他们已经准备好拉拢一批之前的家长资源,借着这次机会做突破实现盈利,但好巧不巧撞上了疫情导致自己年前的投入的成本和心血全部付之东流。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其实开业亏个一年半年的再正常不过,关键在于你是否是朝着正确的的方向发展,就比如以这个机构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模式来看就根本行不通,甚至即便没有这次疫情也收不了几个钱,为什么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专业就意味着没有效果,没有效果就没有口碑,要么退费要么做一单少一单而且不要指望裂变营销。现在的家长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的教学愿景,他们只看重有没有效果,钱花的值不值。

再者这五名教师之中还有一个是挂着教研的头衔,什么课件呀,教材呀,课程教务之类的凡是和教学有关的都由这名教研负责。再看一看这个岗位的招聘信息,无论是技能要求还是考核标准都是一等一的上市公司要求,最后一看在岗教研老师的资料,95的本科生,真是感叹年轻有为。

于是乎喝了一晚的茶,唠了一晚的嗑,除了诉苦与安慰之外没有什么太大的收获,毕竟我也不指望能从这里获得什么有价值的内容,只希望通过我的一些建议和从业经历帮助这位教育梦想家重新树立信心,并在未来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突破。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其实这只是市面上众多教育机构的一个缩影,明明可以靠辅导家庭作业赚点小钱,一定要和国际化接轨开展K12辅导培训,招老师如果有教师资格证还能给个补贴或者多几百底薪,其实仔细算算原来只需要找几个大学生兼职晚辅帮家长看看孩子就能赚到的利润,和你全科辅导后除去全职学科老师成本及教学场务成本后得到的利润,两者似乎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你还得为报班率、转化率、续费率、课时费等等数据发愁。

而且一旦涉足学科辅导,必然要有配套的教学体系或者说是教学产品输出给前来上课的学生,目前绝大多数机构都是直接购买或者采用分成的方式“代销”其它大型教育集团的教学产品。笔者就见过一个从传统加工行业进军教育培训行业的老板,他很舍得在产品和老师上下功夫,语数英各对接一个市面上口碑最好的大品牌,老师的底薪都是比同行要高出50%左右,而且在疫情期间还没有停发工资继续养着,特别是他机构里的教研老师更是月薪8000养着。听得笔者都心痒痒,要不是因为这该死的原则束缚着我,哎!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可是一年下来他从没有体验过盈利是种什么感觉,据他所说目前支撑他的就是单纯的一种做教育的情怀,但情怀这种东西在商业化的教培行业里是最不靠谱也是最容易让人受伤的。到底什么是产品?什么是教研?教育机构到底需要什么也许很多做这一行的人都不清楚,仅仅是因为别人说好,别人都这么做,他也就亦步亦趋地这样做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产品,对于教培行业来说,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教材、教法、师资三大类,同时教材不一定是纸质的也可以是信息化的载体,比如网课或者知识互动游戏。接着是教法,每一套产品都有相对独立的教法,脱离了我这套教法即便你把我教材的内容照抄下来也没有用,学生依旧无法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习到我教学内容里的知识。

最后师资,师资就是教师培训,一套教学产品如果仅仅是给了你一套书本、或者用“手册”的形式去告诉你上课流程,那这样的产品是不负责任的。教学核心是老师,如果给你本书就能把知识讲透讲明,那这本书早就成为官方教材了。所以很多时候如果你校区的某一个老师教的很好,教材的内容好是一回事,你的这名老师能够活用这套教材才是根本。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那什么是教研?许多机构都招教研,但他们的教研根本就是一个高级学管师,甚至是一名比普通老师多了一个教学指标督查岗职的高级老师。一个合格的教研是专注于校区教师教学如何更简单,学生的知识接受效率如何更高,教材课件的制作如何更加贴近实际,新人教师如何最快速抓住知识点等等,然后这一套理论形成最终的物化载体并加入品牌形象的包装。

而不是做着集学管、前台、教务乃至教师四大岗职于一体的超高性价比员工,就拿做PPT课件举例子,教研要做的核心工作是建立一套模板,PPT课件的主题是哪一个,每一P怎么设计,是故事引出知识还是知识引出故事,这些流程模块化的东西确定之后,再交给普通教师去根据自己课堂的学生情况进行内容的填充,最终实现教学流程和方法的统一标准,把控教学质量。

教育机构怪象,学生不多产品不少,品牌不大教研不小

其实很多机构真的没有必要招个所谓的教研老师,或者开发出一大堆看似热门赚钱的课程产品,在开设课程产品之前,先明确周边的家长对于你这个教育机构的需求是什么。是提分冲名校的,你就考虑你的教学实力够不够格,不够就不要硬凑数,苦了自己害了孩子。是晚辅帮忙带小孩的,你就老老实实把课时环境和学习氛围做好,招一些大学生兼职帮助孩子处理学习问题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