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窑是宋朝的五大名瓷中的一种,但对于它的出现与发展,其实存在着多种说法,很多人区分不清谁才是宋朝官窑、汝窑或者龙泉窑的瓷器,也有人声称北宋官窑就是汝窑,南宋官窑就是龙泉窑。那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来说说宋代的官窑和汝窑。官窑和汝窑在造型有相近或相同的款式,官窑中也有与汝窑相近的天青、等釉色,胎釉也有相似之处,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宋朝的官窑的确受到了汝窑的影响。
汝窑在北宋的宋徽宗时期曾经替代定窑成为北宋官方的官方使用的瓷器,而在北宋因靖康之变而灭亡,从金人手中逃脱的宋高宗又在南方建立了南宋。宋高宗在南方即位后,沿袭了北宋旧制,并先后修建了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以满足皇室对青瓷的钟爱。而作为宋朝皇室对青瓷钟爱的缩影,宋朝官窑与汝窑釉诸多相近之处也的确合情合理。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
但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汝窑属于“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贡窑,而官窑则是“京师自置烧造”的官窑。宋朝的官窑虽然受到汝窑的影响,但本身也有其独有的釉色,如油灰、鳝鱼黄等,而且官窑的釉色更接近于玉色。此外,官窑也有其独有的器型和纹饰,如金丝铁线和文房祭祀类的造型,这些都说明宋朝的官窑不仅仅受到汝窑的影响,也受到同时期其他瓷器品种和当时官方需要的影响。
南宋官窑青瓷葵花式盖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再来说说官窑与龙泉窑。相比于北宋官窑,龙泉窑与南宋官窑的相近之处更多。同为出产于南方的青瓷,龙泉窑和南宋官窑在釉料、施釉工艺、坯胎装饰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南宋官窑也深刻影响了龙泉窑。受到南宋官窑的影响,龙泉窑也从传统的'厚胎薄釉刻划花'突变到'薄胎厚釉'。而南宋官窑也吸收到了龙泉窑釉色的特点,形成了独有的粉青色,这种颜色更为稳重、文雅感,比青瓷更胜一筹。这种烧制工艺上的巨大变化也证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南宋官窑青瓷弦纹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虽然龙泉窑在工艺上有一定的模仿,但它毕竟属于民间烧制的瓷器窑口,没有给官方烧制瓷器那样的严格要求,因此可以创新出更为丰富的瓷器造型。而官窑相比于龙泉窑的一大优势在于窑变与划花。官窑瓷器没有龙泉窑的划花和窑变,一直都是稳定的粉青色,施釉也比龙泉窑更为精致、严整。 南宋 官窑青瓷琮式瓶 全高18.8 口径12.8 底径12.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龙泉窑青瓷琮式瓶 高1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宋代的官窑与汝窑、龙泉窑之间是相互独立,并相互学习继承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