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零壹贰012 2020-05-05

如果中国文化是一座豪宅,几千年来各时代的文化巨匠们都在不断给它添砖加瓦、雕梁画栋,那么这栋宅子的地基是谁建造的?我们力求形象的梳理一下。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标题丨《先秦时代中国文化基础建设三期工程》概况说明

建设周期:石器时代至公元前221年,大于1800年的先秦时期

主施工单位 施工目标:

1.三皇五帝小队:负责1期工程地质勘探,为盖房找到合适的地理位置;并动员团结各方面力量,保证工程顺利启动。

2.夏商周小队:2期工程主负责单位,负责对房屋轮廓提出初步设想,并作出图纸草案。

3、诸子百家小队:3期工程主负责团队、本工程主施工单位。负责在前两个小队的基础上,细化图纸,使房屋轮廓、结构清晰。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各小队优秀工程师代表(1小队暂略)

2小队:周公旦 箕子 史伯;

3小队:孔孟荀儒家小组、老庄道家小组、杨墨道家分支墨家小组、道分支阴阳家小组、商鞅申不害韩非法家小组、以及神出鬼没鬼谷子领导的苏秦张仪纵横家小组。哦,还有总是被遗忘的名家小组。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这一篇,我们先聊聊第2小队的西周三人吧

NO.1 大批圣人都是他的迷弟:周公旦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和姜子牙一同辅佐周武王打下江山的他,在《封神榜》中是配角之一,而在真正的历史中,他却是绝对主角

大家都知道孔孟为圣人,却可能不知孔孟的偶像是周公旦。我们从两点来了解下周公的思想魅力。

1.嫡长子继承与分封制,搭建国家构架:他将庞大的地域划分为七十一个片区,分给宗亲与异姓功臣去治理。所有片区都要听从周天子命令,为周提供经济、军事保证。而且周天子以及各片区一把手(国主)均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从而避免在权利交替层面的国家混乱。

这两个制度将整个国家构架设计的如同人体脉络一样,层次分明又紧密相连。现在很多大型企业构架有没有和它很类似?

2.制礼作乐,统一价值观:七十一个小国分而治之,怎样让他们紧密团结在一起?周公老先生的智慧再次大爆发,提出制礼作乐两大关键。

从周公制礼开始,亲人去世有葬礼,待客有待客之礼,结婚有婚礼,成人有冠礼,尊卑、长幼、亲疏之间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忠信孝悌等道德标准,连同对行为的要求一道,延伸到社会统治各行为当中。

后来经过孔孟等人的继承发展,“知礼讲礼”逐渐成为中国人普遍思想道德之一。

“礼”讲究的是“面对不同人在不同场合之下的行为准则”,“乐”则讲究的是统一性引导。周公曾经创作用来表现周朝大事的舞蹈:

周公作讲述分封制度的舞蹈《酌》,以及表现文王文治武功的《象》舞等。

礼的区别性和乐的统一性,是团结周王朝贵族阶级的两个方面,制礼作乐是稳定统治阶级秩序的基本措施,为中国后来两千年封建统治提供了学习榜样。

欧盟20多个国家,谈判多年还是乱成一团。或许就是因为没有出现周公旦一样的人物吧。

NO.2 读也读不懂的《洪范九畴》与阴阳五行源头:箕子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箕子原是商纣王时期,殷商贤臣

传说周武王灭殷后,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陈述给武王听。

《洪范九畴》奠定了阴阳五行说的基础,提供了中国人传统思维的框架。

生活中,很多俗语典故,都出自《尚书》中记载的箕子《洪范》,比如:

1、他首次提出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还阐明了五行的各自特点。

2、提到了后期历代君子看重的言行举止中的五事: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广远,思考要通达。

3、提出在国家治理中要注重“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八位政府要员,也就是今天农业局、财政局、文化局、城建交通局、教育局、司法局、外交部、军队的前身。

此外还提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始善终的五福概念。他的很多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源头就在箕子哦。附上一段《洪范》原文: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NO.3 中国年轻人行为指南: 史伯

中西文化异同(中国篇一):奠定中国文化“地基”的三大冷门牛人

如果史伯的传说拍成电视剧,气质最起码得是这样的

人怎样才能获得智慧?史伯的“和实生物”给出了答案。

史伯是西周末年,周幽王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和”是指事物多样性,“同”是指无差别的单一事物。同上加同,如土加土、水加水,除了增量并不会产生质的变化。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的事物,比如土加水变成泥,泥加火烧变成陶器砖瓦。

知道B站《后浪》中对青年寄语说的“和而不同”是什么意思了吧。看头条的时候别老关注一种话题,各种不同的声音、内容都要听一听。在接触人群,选择阅读的时候也是一样,多听多看,广泛接触不同的观点,思想才不会禁锢。

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对史伯“和实生物” 思想的延续。


第2小队 代表介绍完毕。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第3小队的典型人物。

这篇文章属于《中西文化异同》话题系列中的一篇。《中西文化异同》这个话题一共要用4篇文章来介绍完,分别是:

1.梳理西方文明源头的中西文化异同(西方篇):先秦时代,西方人在想啥?分歧早已注定

2/3.梳理先秦时期中国思想脉络的中国篇一 (本篇内容)和篇二(下一篇);

4.最后是对二者思想异同的比较。

最后,引用一段陈来教授《儒家思想的起源》的话:

“中国上古的天启文献竟然全部集中于社会事务,这不能不说华夏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精神。”

【文章原创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多有不足,亦请大家批评指正。朵木,把哲学讲给孩子们听,欢迎大家关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