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不足闻名天下,其实是由经方小柴胡汤变化而来

 xcaq 2020-05-05
原创 金匮真言 2020-05-04 11:30:00

“金匮医生,你认为历史上哪位医家的医术最高?”

“如果让我评价,哪位医家的诊疗水平最高,不用思考,仲景先师无愧于天下第一。”

医圣的名声绝非凭空而来,实属实至名归。为什么这么讲?读一读先师留下来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就知道这是一位医术高超,仁心爱民,从不故弄玄虚的中医临床大家,是我们可师可法的,换句话说张仲景的医术是我们可以学懂学会的,而其中的方法治疗疾病是十拿九稳的,如此高明的医家不成为圣人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张仲景流传下的方剂,我们习惯上称之为“经方”。张仲景以后的方,我们往往称之为“时方”,或“后世方”,借以区分。时方为后世医家所创,亦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其实我们以另一种方式观察,可以发现经方与时方千丝万缕的联系。

仲景之后有一个医家名叫李东垣,李东垣自创了一个学派,名叫“补土派”。“补土”的意思就是健运脾胃。李东垣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因为他出生在战乱纷争的年代,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容易滋生消化系统的问题。因此李东垣自创了一系列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方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补中益气汤。

乍一看,补中益气汤与经方没有丝毫关联,深究之后,发现原来补中益气汤正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炙甘草组成。而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白术、人参、炙甘草、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生姜、大枣组成,前者以和解少阳为主,后者以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为主。


补中益气汤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补益中气,中气就是人身脾胃之气。脾胃气虚则倦怠乏力,饮食不思,腹泻不止,内脏下垂,有的表现为低热不止,这是李东垣的贡献,认清了脾胃对人体的重要性,明清医家更是有所发挥,以其补后天治虚弱病常用。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有何渊源?

补中益气汤以黄芪、白术、人参、甘草为主药,这四味药材是健脾益气的主将。再配合柴胡、升麻,把脾气向上提升,更加适应脾气的性质(脾主升清)。柴胡入肝胆,升麻入脾胃,把补充的这一股气利用完全。当归使气有所依附,不至于耗散过快,而陈皮就像疏通工人,防止气的聚集,产生胀满。生姜、大枣亦是调和脾胃的良药,很多方剂用二药为引,使所服用的药物功效得以更好发挥。


我们看一看小柴胡汤,以柴胡、黄芩打通少阳郁火,同样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生姜、半夏降逆止呕。补中益气汤与小柴胡汤共有柴胡、人参、甘草、大枣、生姜,重复了五味药。小柴胡汤能不能健脾益气呢?当然可以,但是力量不及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发热,同样可以用小柴胡汤,去除寒凉的黄芩则可,其实就是补中益气汤的主要药物。

对于气虚引起的内脏下垂,补中益气汤有较好的效果,同样可以用小柴胡汤加黄芪治疗。可以说两方是同源的,李东垣正是吸收了张仲景的精华,加上自己的创造,形成了补中益气汤。治疗内脏下垂,补中益气汤尚且不佳,如果加入少量枳实,则会增强这种疗效。许多人十分不理解,补气药中加入少量破气药反而会加强疗效,这正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小柴胡汤与补中益气汤最重要的区别是:黄芩与黄芪的应用。虽然都有一个“黄”字,但是药物作用却有天壤之别。黄芩味道极苦,能清大热,并且除湿气,针对“湿热”引起的多种疾病有良效。少阳为人体的“轴”,最容易开关不良,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必须要用黄芩清热。脾胃怕黄芩,一时口感不好,容易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而黄芪味道则要好很多,有独特的甘甜,甘入脾,同样甘可以补脾,可以缓急止痛。口感好,就容易被人接受。黄芪不但能补气,而且本身就具有像柴胡、升麻样的作用,可以提升气机,使气向上运动,以促进气的新陈代谢。

勘破了这两味药,小柴胡汤就是补中益气汤,同样补中益气汤就是小柴胡汤,一味药物的变化就可以使整个方剂的作用变化,由此可见仲景实在无愧于医圣的名号,尽管后世数千年,但是药物的运用无能出其右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