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老刘tdrhg 2020-05-05

三家分晋,是周王朝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春秋末年,中原霸主晋国国君的权利逐渐衰弱,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后来韩赵魏智四家联合把范、中行氏灭掉,再后来赵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三家分晋”是一件持续了至少50年的历史事件,大致从公元前453年赵魏韩联合打败智伯,到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为诸侯止。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故事的前情,从智氏和赵氏选择家族继承人开始。

智氏、赵氏选择继承人

此时的智侯是智宣子,欲立智瑶为后,族人智果劝说:智瑶虽有优于别人的五个优点,但却没有仁德之心,“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智果认为若立瑶,智氏将有灭族的危险,但智宣子并未听取劝说。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疆域

赵家族长赵简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在不知道选择谁做继承人的情况下,将一些训诫之语写在两个竹简,交给两个儿子,叫他们学习。三年后,问竹简上的训诫之语,伯鲁不能说出,并且已经遗失了竹简,而无恤,“诵其词甚习”,于是,立无恤为后。

智伯国谏襄子

智襄子瑶执政后,曾在蓝台设宴,请了韩康子、魏桓子。戏耍韩康子并侮辱韩康子国相段规。智国听闻后,规劝襄子:要做好防备,否则麻烦将至。襄子很自大:“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智国说:《夏书》云:“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你今天羞辱了韩国的国君和国相,而又不做防备,并且说别人不敢责难,这样恐怕不可以!襄子刚愎自用,弗听。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赵康子

智伯求地

智伯向韩康子要城池土地,康子不想给,段规劝说:智伯刚愎自用,不给他就会讨伐我们,不如给他。这样他觉着这样容易,就会向他人索要,他人不给,智伯就会讨伐,我们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于是韩康子给智伯土地。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智伯求地

智伯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桓子一样不想给,但任章劝到:我们给智伯土地,智伯必然心生骄纵,骄纵就会轻敌,由此可见智氏的命运不长了,《周书》云: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我们可以给他土地,然后选择同盟灭智氏!同样,也给了土地。

智伯骄纵,又向赵襄子求地,襄子不予,引发了智伯帅韩、魏一起攻打赵氏,襄子于是逃到晋阳。

水灌晋阳

晋阳是赵简子命尹铎经营的后方之地,颇有当年国民党经营台湾的意思。智、韩、魏三家围困晋阳后,决定以水灌之,城墙只剩六尺露出水面,但百姓并无反叛之意。此时智伯说了一句话,让魏桓子和韩康子颇为震动,智伯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魏韩害怕智伯用同样的战术,消灭自己。此时,智伯的谋士絺疵(chī cī )说:韩、魏一定会反,我们联合韩、魏攻赵,假如赵亡,随后灾难必殃及韩、魏,我们约定赵亡,智韩魏三分其地,现在晋阳城,“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但是桓子、康子面无喜色,反而很忧虑,这不是想反叛又是什么?

智伯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韩康子,这两个人说:这是奸佞之人为赵襄子游说,是您怀疑我们,而懈于攻打赵氏。我们马上就可以分到赵氏的土地,又怎么会去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呢!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

水灌晋阳

另一面,赵襄子派遣张孟谈悄悄来见魏桓子、韩康子,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二子云:我知道是这样,但是害怕还没有开始就泄露了计划,致使灾祸降临。孟谈说:计划从二主的口中说出,进入我的耳中,不会有你们的担心。于是约定好时间举事。赵襄子夜里派人杀了守堤的官吏,把水引向了智伯军中。智伯军乱做一团,韩、魏从两翼攻打,赵襄子率兵从正面进攻,大败智伯,于是就杀了智伯,灭亡了智氏一族。韩、魏、赵三分智氏之田。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一纸任命,开启了群雄并起、纷争不断的战国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