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应”笔谈(19) “显应桥”的前世今生

 鹿渌 2020-05-05

纪录园·第204期

西水墩,在古城西门西水关外,四面临水,形如岛屿,墩在古运河中流,旧称“窑墩”。

(西水关)

(西水墩)

明代成弘年间御史吕卤于此构筑别墅,为吕园。嘉靖年间太子太保秦金于墩上建有别业。

旧志记载,西水墩“先是为吕御史卤别业,卤子太仆元夫相继修复”。吕卤,字宜中,无锡人,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进士,释褐大名府推官,转衢州、永平,拜监察御史。吕元夫,字仁仲,卤子,弘治九年丙辰(1496)进士。西水墩早年曾有吕宜中父子的府第,后荒废。

万历《无锡县志》载,“西水墩,旧为太子太保秦金别业,今废为关王祠。”秦金(1467-1544),字国声,号凤山,无锡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历任吏部、礼部、工部、户部、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在西水墩建有书舍别业,因秦卒后谥端敏,后人称其宅园为端敏别业;又因秦为太子太保,故西水墩又称“太保墩”。

嘉靖三十三年(1554),无锡知县王其勤筑城领导抗倭,以张守经为首的义士苗子白、钱从韦、张守约、潘海等,在西定桥与倭寇激战,击退了倭寇,保全了无锡城。当时何五路、吴章、叶长春等三十六人英勇牺牲。后万历年于墩上建西水仙庙祀何五路等三十六抗倭义士。

(西水仙庙)

天启元年至四年(1621年——1624年)刘五纬任无锡知县,任职期间治理无锡有功,特别是治理芙蓉圩。清朝顺治封刘五纬为水神,民间称他为水仙老爷。为纪念刘五纬水神,顺治初蔡里人将水仙庙改为刘侯庙。

(刘侯庙)

西水墩西面与旧时的棚下街,跨梁溪河的“显应桥”,始建年代未见明确记载。推断“显应桥”应是于西水仙庙或刘侯庙同时所建,即明万历至清顺治初,建桥作为民间进墩上香祭祀的通途。“显应”,似是寓意水仙水神显灵。

而前期墩上曾建的吕氏别业及秦氏别墅等均为私人官邸,从城中西水关摆渡至墩仅半箭之遥,不必建桥上墩,达官贵人不必舍近求远,出西门绕沿河棚下街上墩。

(西水墩码头)

(西城门)

“显应桥”命运多舛,几度建废,锡邑士绅似乎总是与这桥过不去。

明万历至清顺治初(1573—1638)始建“显应桥”,到了康熙初(1662),锡地士绅也许是与信地理家言所谓“天关”、“地轴”说有关,认为此桥对地望世族不利,就下手将桥拆掉,此为一毁“显应桥”。

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料桥毁掉后,锡邑科举一直不振。无奈到了康熙中后期(1691—1705)又重建“显应桥”,此为二建“显应桥”。嗨,果然科举功名又兴盛起来,康熙四十五年(1706)锡邑出了状元王云锦。

民国曹滂《西神遗事》记录了这一全过程,“清康熙初,以桥不利官斯土者,毁撒之,邑中科名遂衰,复桥而人文遂盛。”康熙二十九年(1690)《无锡县志》也记录映证了一毁“显应桥”的情节,“显应桥,通太保墩,今撤去。”

(天关—黄埠墩)

(地轴—西水墩)

(康熙无锡县志)

看看清代当时我们无锡地方上的那些头面人物,竟完全把一地文化兴盛系于此一桥之身,想来实在可笑!

可笑的还在后面,过了没多少年,士绅又开始折腾了,这次的幺蛾子可出得更大了去了。不知又是听信当时哪个有名的堪舆学风水先生的话,相度地形吉凶,出馊主意,认为不光是要拆掉显应桥,还要在桥下河道筑堤坝,阻遏水流,舒缓水势,使南来太湖水流环绕西水墩,让水流东进西水关束带河,锡地文风会更大吉大昌。且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竟于雍正九年(1731)四月,甘冒不韪,拆毁显应桥,并在河道筑起石坝,截断梁溪(西水墩至双河段梁溪,又称西溪)河水流,此即为二毁“显应桥”。民国《西神遗事》记录了此二毁“显应桥”筑坝之事,“士大夫有惑形家首者,以为遏水作堤,纡缓水势,环墩东流逆入西关,文风当更织。雍正辛亥四月,毁桥堆石为坝,然坝成流塞,一遇旱情,农氓实膺其祸。”于此埋下嘉庆末震动朝野的“显应桥”公案的祸根。

梳理考证显应桥这二度建废的历史,作为一个后人,对这围绕显应桥建又拆、拆又建、建又拆并彻底堵坝,只觉得匪夷所思,摇头不止。

现在大力提倡弘扬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纪念先贤,传承文脉,这当然需要。但是对于前人古人,无论是官员,还是文人,必须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切忌隐恶美化,一味崇古。诸如“显应桥”事件之类反映出的啼笑皆非的事就是实例,尽管对前人古人不能苛求,任何时代都有其历史局限性。

嘉庆二十五年(1825)十二月二十五日,支君昭雪出狱,奉诏为乡饮介宾,赐竹道一支。支抵家后,重行选定吉日,在显应坝上设一案,烧如臂巨烛,桌供三牲祭器,身穿袍帽,焚香肃拜,大放爆竹。于爆竹声中,锄耙齐下,畚扦兼施,瞬息间就将显应坝开通,顿时坝外之水,有如万马奔腾,向坝内一泻而下,民众无不拍手狂欢。坝已开通,支即首倡捐款,建筑“显应桥”,众乡民踊跃响应,道光元年(1826),双柱三孔的木桥,已消失达九十五年的“显应桥”又重现横跨在西水墩畔的梁溪河上,此为三建“显应桥”。光绪《无锡金匮县志》,桥梁卷终于出现了“显应桥,在太保墩”的记录。

(显应桥,1826年第三次复建,1965年拆)

(光绪无锡县志)

(光绪十五年米商重修水仙庙记碑)

“显应桥”老桥,1965年被拆除。本世纪初,又在原址四建起了新的环洞拱桥,拱桥洞内“显应义举”、“碧水丹心”左右两幅壁画,生动逼真地记录了二百年前发生在此的壮举豪情。西水古墩以及古墩上所建的文化公园,游人流连忘返,已成为古运河上一颗夺目的璀璨明珠!

(新显应桥)

(显应义举)

(碧水丹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