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人生的至上境界并非自命清高,而是接纳“污秽”

 行云流水vmmxd6 2020-05-05

《道德经》:人生的至上境界是融入世俗,而非特立独行。

01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屑于炫耀自己伟大的,刻意炫耀自己伟大的人,反而算不上伟大。

当一个人刻意显示自己的清白和名声时,即便塑造了一个善良的名声,此时他的善良早已大打折扣,因为在刻意塑造的过程中,已经背离了事物本身该有的意义。

人生的真正厚重,是能够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与污垢。

正如《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大德之行,水居万物之下,融会万千河流,成就自身其大。

《道德经》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意思就是说:最笔直的东西好像弯曲,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拙,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

真正伟大的状态,并非是活得多么清白和高尚,而是善居人下,即便能够承担了别人的误解和世界黑白不分的污浊,也能坦然自若的去生活,这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状态。

有些人在生活中活得太“刻意”,他刻意的想剥离人生不好的名声,追求完全高尚的气节,容纳不了人生有任何的不被理解,但是这样的刻意,却背离了真正的大德之行。

阳子居往南到沛地去,刚好老子在西边的秦地游玩,阳子居估计将在沛地的郊野遇上老子,可是到梁城才见上面。

老子在半路就隐仰天长叹,说:“当初我把你看作是可以教诲的人,如今看来是不可受教的。”

阳子居当时没说话,到了客栈洗漱之后把鞋子脱了,双腿跪着上面说道:“刚才弟子正想请教先生,正赶上先生旅途中没有空闲,所以不敢请教,如今先生闲下来,恳请先生指出我的过错。”

老子说:“你仰头张目傲慢跋扈,你还能够跟谁相处,非常清白的人好像有污垢,盛德的人好像有不足之处。”

阳子居听了之后羞愧的说:“弟子由衷的接受先生的教导。”

阳子居刚到客栈住下的时候,店里的旅客迎来送往,客栈的主人亲自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也伺候他洗漱,旅客见了他都让出座位。但是当他离开客栈的时候,客栈的客人已经跟他无拘无束的争席而坐了。

这个故事来自于《庄子》之中,阳子居初涉小“道”,客栈的主人和女主人都对他毕恭毕敬,因此,他便过于傲慢,趾高气昂,他以为自己有别于世俗之人,这样的傲慢行为在老子面前是“不可受教”的卑下行径,遭到了老子的一番训斥。

经过训斥之后,他放下了自己目中无人,过于高傲的心态,所以在离开客栈的时候,已经可以和世俗之人打成一片了。

在这个故事中讲述的智慧,便是“真正的大德之行并非是脱离世俗,而是深居于世俗之内不刻意显露清白的智慧”,这就如同《道德经》中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般。

最大的智慧和机巧,就是看似有一些愚笨,并且和常人无异,而非特立独行的自命清高。

02

一个人能超脱世俗,只需依靠自己的智力便可,但是一个人能将自身融入世俗之内,才是真正伟大的境界。

一个人融入世俗之内,他能够接受世俗的平淡,而且也能接受世俗的误解和污秽,就好像修行一般,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脱离世俗,而是身沾三分烟火味。

因为脱离世俗是一种逃避,而身沾三分烟火味是一份承担,承担的是人生的世俗繁琐的痛苦和人的劣根性,在世俗的这一场炼狱之中,能够安然存身,淡泊宁静,才是真正的修行。

有妍必有丑为之时,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法嘱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

有美丽必然会有丑陋作为对比,我不自夸自大宣扬自己美丽,谁又能指责我丑陋呢;有干净必然有脏污作为对比,我不宣扬自己如何干净,谁又能讥讽我的脏污呢?

人因心性而获福,当自己能够拥有容纳污秽的伟大状态时,也会因为自己能够接纳污秽而保全自身,因为过于完美则会“物极必反”,必然会造成灾祸。

相反,一个人能接受污秽,与世俗同存,不以伟大而自居时,才能避开“高处不胜寒”的祸端,这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智慧。

文|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的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