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复习】内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点总结,一文解释为何此专题在高考地理中地位也如此之高?!

 hjh2004 2020-05-05

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保证每一篇都是满满的精品干货强烈推荐地理考生关注!关注后立即赠送565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欢迎每天打卡!凡文末点击在看和留言打卡者,精选后私信小编,有可能再多获取115最新整理的高考地理微专题!随机抽取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高中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高考中地位也非常之高,需要同学们引起重视,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首先来看两道例题:

例1   (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试题,6)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⑤代表各类岩石及岩浆。按成因分,太鲁阁山体岩石属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思路梳理: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题中所示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一种变式图。读此类图要仔细观察不同物质的相互转化,熟记岩石的形成特点及不同物质的相互关系,从而判断出岩浆和岩石的类型。

答案:C

例2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域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是( )

A. C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    B. K地层形成之后 背斜

C. C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    D. K地层形成之后 向斜

信息解读 :

试题解析:

本题应抓住内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即内力凹陷,则外力主要表现为沉积;内力隆起,则外力主要表现为侵蚀。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以及新老关系,故可以判断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和褶曲类型。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物质循环过程

重点难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及特点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本身,主要是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不断地运动,板块内部较为稳定,边界活跃。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

①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海沟或岛弧。

②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重点难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    ,主要是 太阳能    。

(2)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沉积    、 固结成岩    。

(3)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同时塑造地表形态,外力作用总体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2.外力作用及其地表形态

四、重难点与方法技巧

方法1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技巧

此图在实际考查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才具有化石和层理构造;四由沉积物形成的岩石必定为沉积岩。

方法2 岩石和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新老关系的判定

(1)地层层序律: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生物层序律:含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含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2.侵入岩新老关系的判定

(1)根据各种侵入岩的穿插关系来推断——被穿插的岩石老,穿插者新。

(2)如果岩浆侵入生成的岩石是连续的,说明侵入较晚;如果侵入生成的岩浆岩是断裂的,那么说明侵入过程较早,产生在断层之前。据此可以得出,岩石或岩层越完整,形成过程越晚。

3.喷出岩和围岩新老关系的判断

喷出岩的喷发时间一定在它所穿插的所有岩石形成之后(当然也包括其中最新的岩石),并且在喷出岩上覆岩层之前。例如下图火成岩年龄比A岩层新,但比B岩层老。

4.背斜、向斜中岩石新老关系判定

褶皱在形成地貌形态时,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由于外力作用,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在地表水平方向出现了岩层新老关系,背斜一般是两翼新、中间老,向斜是两翼老、中间新。

5.根据地壳运动判定岩石新老关系

海岭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是最新岩石产生的地方;海沟处在消亡边界,离海岭最远,相对海岭年龄较老。

内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一、规律方法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两个角度。在备考复习时,既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掌握地质剖面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掌握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巧用综合思维理清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2.落脚地理实践力,掌握地质剖面图判断的4个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2甲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3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2),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1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3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1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3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二、典例分析

命题视角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18·全国卷Ⅰ·节选)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题。

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即河流阶地)

①河流阶地是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的。河岸有四个海拔不同的阶地⇒说明有次地壳抬升。②每个时期阶地面都较平坦,且有沉积物⇒说明各个时期内陆壳比较稳定⇒由此可知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信息②: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尝试解答] 1.__D__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据此完成2~3题。

2.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

断裂形成的湖泊一般呈长条状,深度。贝加尔湖位于断裂带上,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信息②:贝加尔湖呈长条状,且东南侧有与湖泊延伸方向一致的山脉

信息③:贝加尔湖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是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水仍在加深⇒说明贝加尔湖仍在下陷⇒贝加尔湖盆深度不断加深

信息④: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

[尝试解答] 2.__A__ 3.__C__

命题视角二 地质构造的判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4~5题。

4.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5.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界面M之上的“甲”是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向斜构造,N是岩层层面

N是向斜构造中的岩层层面,反映了地壳受水平挤压发生了褶皱运动;M是水平岩层的下界,反映了地壳的下沉运动

信息②:“乙”是向斜构造,“丙”是地表沟谷

甲岩层形成之前乙岩层已经形成,并且褶皱抬升后经历长期侵蚀,后下沉接受沉积

[尝试解答] 4.__D__ 5.__C__

三、试题链接

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起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甲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

C.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D.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2.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

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

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解析:1.B 2.A 第1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其属于岩浆岩,A错误。甲山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正确。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误。根据图示指向标,判断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A正确,C错误。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误。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D错误。

(2017·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3.B 4.B 第3题,据图可知,甲为砂岩层,乙为断层,丙为岩浆岩。图中甲岩层未被岩浆岩冲断,故甲的形成晚于丙;丙处岩浆岩形成晚于乙断层上覆侵蚀面,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4题,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岩层倾斜比较明显。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且倾角不同,表明这是两次褶皱造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