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果果w65k9gp8te 2020-05-06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鲁迅曾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一语道破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玄机。

道教文化源于道家,是基于道家的哲学基础对社会、人伦、生死的下层文化的发展,是对道家哲学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道家则对上层文化的探寻,讲究万物的起源和规律,寻求精神上层的发展。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道家创始人老子并称为“老庄”,二者在道家思想哲学的构筑上各有侧重,老子是从宏大的宇宙的角度来构筑,而庄子则更侧重从个体精神来构建。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在庄子的作品之中,无处不透露出对于个体精神的追求,尤其以《庄子·内篇》的首篇《逍遥游》最具代表性。

《逍遥游》中围绕着“逍遥”作了一系列的论述,先以鲲鹏与蜩和学鸠的故事,阐述大小之别,进而又以列子御风、尧让天下、姑射山上的神人等故事阐明庄子内心的“逍遥”。

可说《逍遥游》是庄子人生哲学的总纲,是他超世、处世和顺世三种境界的人生哲学以及“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精神自由观的呈现。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人生哲学之超世

在《逍遥游》中,庄子展现的世界是宏大的,以奇幻诡谲的寓言故事,将其内在的“逍遥”观娓娓道来。

先以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为引,将鲲鹏和学鸠、蜩做对比,二者在形态上的大小之别,在精神之上也有天壤之别,但它们却都并非绝对自由。

学鸠和蜩所触及的空间是小的,无法理解鲲鹏所看到的世界,而在九万里之上的鲲鹏也未触及无限,在鲲鹏之上依然存在着无限的旷宇,它们的飞翔也需要大风扶翼。

自由的世界是广阔而无限的,可是无论是学鸠还是鲲鹏,它们都并非绝对的自由,它们的依然受到限制,从本体上出发,是永远无法达到自由的,只有超脱了本体之外,才能够获取到无限的自由。

进而又以“列子御风”、“尧让天下”、“宋人资章甫”、“越人断发纹身”、“姑射山神人”、“五石之瓠不龟手之药”、“大樗于狸狌”为例,指出他们都有所待、有所缚、有所累,他们也并非自由。

真正的自由应该是超越于自我的限制、生活的羁绊、名利的追求的“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这种自由存在于精神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超然物外的绝对精神自由。而庄子所倡导的这种绝对的精神自由,体现在人生哲学中便是一种不受累于世俗,以精神的自在来取代肉体不自由的超世主义。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人生哲学之处世

在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超世主义之时,还有基于对自我理性认识的处世主义并存。

鲲鹏在扶摇九万里之时,明白“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的道理,必须借风之势方才开始南飞。宋荣子能够分别荣辱的界限,在面对荣辱之时从容不迫。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他明白应该顺应万物变化。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明白自己的需求,懂得各司其职而拒绝尧。

这些故事中,他们对于自我都有着明确而理性的认知,基于理性认知而做出的选择是顺应自然的,道家倡导“道法自然”,只有顺应自然而为方能获得自由,而顺应自然的前提便是对自我有着理性的认知,基于对自我理性认知而为人处世,才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而没有理性的认知,便会陷入矛盾之中,如同宋人将帽子卖给越人,却未认识到越人断发纹身并不需要帽子。这种认知的缺乏,必然导致心之所想无法达成,凡事也都事倍功半。

庄子虽然倡导绝对的精神自由,但是精神是依托本体存在的,二者不可分割,当精神获得自由了,那本体的生存又该如何获取自由,这便是另一种的处世哲学。

个体的存在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社会规则对个体自由具有束缚性,要在社会规则之内中个体要获取自由,便应该形成对自我的理性认识,通过理性来化解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从实现自由,从绝对自由的形而上向个体自由的形而下转变的处世主义。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人生哲学之顺世

人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之中的,受到自然的束缚是必然,如何在束缚之中获取另一种自由便是庄子在超世、处世之外的第三种人生哲学,即顺世主义的人生哲学,在《逍遥游》中的学鸠、蜩等便是顺世主义的典型代表。

学鸠、蜩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悠然自得,他们之所以讥笑鲲鹏,便是因为他们顺应自己的处境和天性,在自己的世界中天然而动,各安本分,并不强求自我之外的宏大的自由。

这种顺世而为的自然的处世方式是一种自足其性的自由,这种自足似乎与庄子的绝对精神自由互相矛盾,但实则却是一种统一。

鲲鹏能够扶摇九万里,它借助风力而飞,对自我有理性的认知,这种理性的认知形成精神上的自由。

而学鸠、蜩等只飞丈许,顺应自己的本性而为,将自我置身于自然之中,享受腾跃自然之乐是一种自然本性的满足。而这种自然本性的满足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是统一的,正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要达成“无己”、“无名”、“无功”便需要以自足其性为前提方能达成。

这种顺世主义是对于个体对于社会的妥协,从超世主义、到处世主义再到顺世主义,看似不合于庄子的自由思想,实则是对自由从形而上向形而下的实践。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至人无己”的自由

庄子生活在战火纷争的时代,战祸之下,民不聊生,但纲常的的紊乱却也催生出了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当所有人都积极地入世,为天下苍生和个人政治理想奔走之时,庄子选择了出世的生活在自己的一隅天地,观察生命最本真的状态,思考自我与万物之间的关联,从自然之中感悟人生的哲学。

在他的作品中,充斥的是他对于个体存在的哲思,他倡导在顺应自然中获取无拘无束、心无一物、遨游广阔天地的精神自由。

这种自由在积极入世的儒家学派里是消极厌世的,也是不被提倡的。但实则在他的思想中是一种更自如、具有先进性的人生哲学,他倡导“至人无己”,认为人本就是自由的。

庄子《逍遥游》丨再看庄子自如而先进的自由人生哲思

在尧让天下的故事中,更阐述了一种政治价值并非人生的唯一价值,人生价值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他还原了人本体的选择权利,指出人具有选择某一人生价值的自由,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各行其宜、各尽其责便是一种顺从自然性的自由

然而这种自由被积极入世强调人生政治价值的文化所批判,这种批判实则是对于人性本身的抹杀,是对于庄子人生哲学的片面了解。

只看到了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的超世主义,而忽略了理性认识自我的处世主义和从本性出发的顺世主义的进步性。

“道法自然”真正能够恒久存在的是遵从自然性的,从自然性出发,达成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介乎出世和入世之间,实现精神和行为上的双重自由。

@子盏 喜欢用文字和视频记录生活,愿望是读书万卷行路万里,不定时更新一点个人拙见,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