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人的败类贾雨村 娄炳成

 娄炳成 2020-05-06

  贾雨村是一个反面人物,给读者的印象特别深刻。但他不像其他反面人物那样,一出场就让人看出真实面目来。他成为坏人,有一个渐变过程;而且与贾珍、贾赦、薛蟠这些反面人物不一样,他是读书人,还是官场上的人。因此,他的蜕变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早期,贾雨村不但不是坏人,而且还是一个好人。就因为甄士隐家的丫环娇杏,对他这个当年穷酸落魄的书生顾盼了三次,他感念于心,不能忘怀,发迹之后不在乎娇杏的低微身份,先纳她为妾,后来又扶正,让她成了官太太。可见这个人起初还是很念旧,很重感情的。

  然而,他有负于自己的大恩人甄士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对不起。倘若没有甄士隐对他的收留和资助,哪里有他后来的大好前程。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不会不懂的,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在审理“冯渊命案”中,他明知英莲是昔日恩人之女,却没有伸出援手,甚至没有表示出一点点同情和关怀,因为此时,甄家父女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过河拆桥,转脸无情,贾雨村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儒士最起码的良知,成了十足的官痞。

  在封建社会,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以苦学孔孟之道换取功名的,而一旦入仕做官之后,孔孟之道就成了个人的修养,而不是官场的通则了;甚至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也就是敲门砖,用过就抛弃了。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人身依附于朝廷,依附于官场,依附于上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违背读书人良知的人。尤其是,小官对朝廷的依附,往往是通过对上司的依附来实现的,因而上司的好恶取舍就直接决定着小官的命运。在官场上栽过跟头的贾雨村,也不得不走向读书人的反面,成了一个丧失了读书人良知的人。

  他之所以被革职,被他的上司参了一本,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刚刚涉入官场时,还不懂得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他把那个最重要的秘诀还没学到手。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听上司的话,上司喜欢你,你这个官就保得住,你就能升迁;不喜欢你,你就得下台,就得走人,甚至坐牢,掉脑袋。

  他被革职后,把家眷送回老家,自己云游天下,然后到了扬州,就到了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启蒙老师。这个偶然,又给贾雨村提供了机会。林如海写了封推荐信,贾雨村就护送林黛玉进京,带了林如海的介绍信,找了贾政。林如海当时是巡盐御史,是四品官,贾政是工部员外郎,也是四品官,由他俩保举,使贾雨村又戴上了乌纱帽。

  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以后,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冯渊的命案。这个时候,贾雨村这个人才发生了实质性的蜕变,由一个正直的读书人蜕变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赃官。

  后来,贾雨村一步步发展,变得愈发工于心计,城府极深,同时又心狠手辣,极善伪装。这在第四回里可以充分表现出来,初听苦主告状,便正言厉色要辑凶拿人,一副公正严明之态;等门子以目示意,他立刻心领神会;与门子密室商量,他故作姿态,热情之至;等计议一定,他还连说“不妥”,而真实的想法却始终藏而不露。其中的几次“笑”更是大有深意,可谓是笑里藏刀,笑里藏奸。这笑,活脱脱一副官场老谋深算的滑头嘴脸。

  另一方面,他已精于算计,这是官场中必备的本领。贾雨村跌倒过一回,因而变得格外的谨慎,也格外的阴险。这在门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证。雨村把出了大力的门子“寻了一个不是,远远充发了才罢”,兔死狗烹,为了保住自己的形象,牺牲一个小小的门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还变得媚上与欺下,如果说,雨村是凭自己的学识才干跻身官场,那么后来的起复委用及至在官场上的兴风作浪则完全靠他的投机钻营,下贱无耻。吃一堑,长一智。第一次跌倒,使他认识到,要想在这个互相倾轧的官场上立足,必须找到一棵可以攀附的大树。而贾王史薛就是这样的大树。他靠走贾府的后门重登仕途,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了他在官场中的通行证。

  后来,更加无情无义。为了往上爬,出其不意,险中求胜,时常出没于贾府却不露声色,多次出入贾府当然是为了攀龙附凤,为了日后仕途辉煌腾达,但大凡贾家所有背逆之事,都被他真真切切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中。时候一到,猛料爆出,便彻底出卖了贾家。在贾家即将倒台的时候,他见风使舵,及时投靠了忠顺王府,并且成为查抄贾家的直接凶手之一,落井下石,把残酷的利刃又伸向了他的另一个大恩人。

  曹雪芹通过贾雨村这个艺术人物的创作,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黑暗现象,表达了作者对那个社会的厌恶与唾弃;通过贾雨村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一些读书人,丧失天良,人格扭曲的深刻的社会根源。无论是贾雨村阶段性的得意还是阶段性的落魄,总体上他的人生是失败的,他与那个时代同流合污,背离了圣贤之道,抛弃了仁义礼智信,不仅是读书人的败类,也是封建官场中的败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