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JAMA Cardiology杂志刊登了一则青年女性胸痛伴心脏骤停的病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她出现胸痛、心脏骤停这样严重的表现,下面让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病例概况 2个多月后,她因相似症状而到另一家医院就诊,ICD没有发放电击。因她未携带既往病例,故被立即送入导管室,再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所有的冠状动脉严重痉挛(图A),注射硝酸甘油后血管痉挛缓解(图B)。医生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维拉帕米和他汀,予以强化治疗。 ![]() A. 心脏骤停时所有冠状动脉均完全闭塞。 ![]() B. 注射硝酸油后冠状动脉痉挛缓解。 4个月后,患者因意识丧失被送入作者所在的医院。心电图显示心脏停搏,起搏器峰值后没有QRS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10分钟后未见好转。因她有血管痉挛型心绞痛的病史,开始静脉输注硝酸甘油,5分钟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可触及外周脉搏。 尽管加强了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治疗,并同时使用氨氯地平、地尔硫卓和苯二氮卓,但患者在冠心病监护病房中又一次发作心搏停止,并且多次出现无症状性ST-T改变,射血分数下降到30%。 问题:接下来要做什么? 答案 诊断 分析 CAS患者罕有表现心脏骤停。但幸运的是,这位患者很及时就得到了诊断,因为之前正好在血管痉挛活动期进行过冠脉造影检查。长效硝酸酯类和钙通道阻滞剂(CCB)是治疗CAS的主要药物。尽管使用大剂量CCB和硝酸甘油,但患者仍反复发作CAS,并多次出现无症状性ST-T改变。此时,考虑到患者有支气管哮喘和鼻息肉病史,开始皮质类固醇治疗(静脉注射地塞米松8 mg,每日3次)。有趣的是,皮质类固醇药物成功地预防她的CAS和心律失常发作。之后地塞米松逐渐减量,患者出院,服用氨氯地平每天10 mg,缓释单硝酸异山梨酯60 mg每天两次,地尔硫卓120 mg每天两次,泼尼松龙每天5 mg。给她也处方了硝酸甘油喷雾剂,用于缓解胸痛或肩痛发作。给她的ICD重新程控,以防心搏停止。 CAS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心理应激状态、中枢或植物神经调节失衡)、体液(血栓素、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因素相关。其他药物,如他汀、可乐定和Rho激酶抑制剂可能对缓解血管痉挛有益。最近的大规模研究建议在高危患者中植入ICD,特别是在心脏骤停幸存者中。该患者的心律失常发作表现为心搏停止,而不是室速或室颤。血管痉挛发作期间不能起搏的可能解释是,大范围的血管痉挛和随后的心肌顿抑提高了起搏阈值。 预后 患者出院后随访,在18个月内没有再复发相似临床症状。除了用过1次硝酸甘油喷雾外,没有其他异常表现。现在其射血分数恢复到55%,心电图显示T波恢复正常。为预防复发,嘱其控制高危因素,如戒烟酒、控制血压、维持适当的体重、纠正糖脂代谢紊乱、避免过度劳累、减轻精神压力等。 有关CAS的治疗建议 1. 急性发作期药物治疗 2.稳定期治疗 3. 非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
|
来自: 您的小先生 > 《Cardiovascu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