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语丝0506】慷慨豪气力透纸背

 dtmz 2020-05-06

——清人陈维崧《南乡子·邢州道上作》品读

中条山客

陈维崧先生是在下喜欢的诗词作者之一,清代康熙年间人,江苏阳羡(今宜兴)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清初,文字狱盛行。维崧先生时年他四十有四,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功不成、名不就。于是请假自北京南游汴、洛,行至易水和豫让桥,让他想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的燕赵悲歌之事,想想自己年逾不惑而仍然困惑,还是个小小诸生,潦倒名场,壮志未酬,慷慨怀古,愤然写下了这首词。

南乡子是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邢州是今河北邢台,秦汉时属燕赵地区;并刀是古并州(山西太原)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酸风指冬天刺骨的寒风,南人多称北风为酸风;三河指河东、河内、河南,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古属燕赵之地;荆高指荆轲、高渐离,古代行侠仗义的刺客;豫让桥在邢台,即春秋时期大力士豫让伏击赵襄子的地方。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秋风就像凌厉凄冷的并刀,令人心寒的狂风席卷呼啸而来声如怒涛。邢州一带少年粗犷豪放,并马驰骋,醉卧皂栎林,醒后弯弓射大雕。  

微微醉意中回忆着荆轲、高渐离,燕赵之地至今仍然慷慨悲歌。回忆往昔,仍觉易水凄寒,现在,我又慷慨豪迈地跨过豫让桥。”

起句写秋色阴冷,秋风劲厉。用并刀相比、冰冷刺骨,好象刀割,更用一个“酸”字加以渲染,就突出了秋风直射眸子的尖利、寒冷和惨烈感,为“三河年少客”的英雄豪举营造了环境:刺骨的深秋,少年儿郎呼朋唤友,纵酒高歌,冒风冲寒,驰马弋射,描绘了一幅深秋醉射图。

下片写怀古心情,用“残酒忆荆高”为引,从赞扬少年变为感叹自己,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荆轲、高渐离、豫让,燕赵悲歌,至今使人激励不已,扼腕叹息,这就是“事未消”的含义。触景怀思,心灵也深受震撼,因此,他乘车过易水时,深感其“寒”,这“寒”既是对自然气候的实写,也是历史往事的重现,更是作者内心感情的流露,这里有对荆、高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有对自己霜刃未试的伤怀,但作者并不颓唐,在过豫让桥时忽多“慷慨”,这“慷慨”,是对豫让坚持复仇报主、耻于苟且偷生精神的赞扬,也是对自己不甘沉寂、勇于奋起的激励,抒发壮怀激烈的雄心。

2020年5月6日星期三,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