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格检查-腹部检查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一、视诊
(一)腹部外形
1.腹部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高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外观呈凸起状)。
(1)全腹膨隆:①腹腔积液;②腹内积气;③腹内巨大肿块。
(2)局部膨隆:脏器肿大、腹内肿瘤或炎性肿块、胃或肠胀气、腹壁上的肿物和疝。

2.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
(1)全腹凹陷
见于消瘦和脱水者。
体征临床意义
舟状腹见于恶病质,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吸气时出现腹凹陷见于膈肌麻痹和上呼吸道梗阻
全腹凹陷见于早期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引起腹肌痉挛性收缩,膈疝时腹内脏器进入胸腔
(2)局部凹陷
①多由于手术后腹壁瘢痕收缩所致,患者立位或加大腹压时,凹陷可更明显。
②白线疝(腹直肌分裂)、切口疝于卧位时可见凹陷,但立位或加大腹压时,局部反而膨出。

(二)呼吸运动
男性和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成年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体征临床意义
腹式呼吸减弱腹膜炎、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妊娠
腹式呼吸消失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腹膜炎、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增强德症性呼吸、大量胸腔积液
(三)腹壁静脉
1.门静脉高压  腹壁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是以脐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水母头)。

2.下腔静脉阻塞  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是由下而上。

3.上腔静脉阻塞 腹壁浅静脉血流方向是由上而下。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1.胃肠道梗阻  可见胃型或肠型、正蠕动波或逆蠕动波。

2.肠梗阻  可见肠蠕动波。小肠梗阻所致的蠕动波多见于脐部,严重梗阻时肠型多位于腹中部,听诊时可闻高调肠呜音或呈金属音调。结肠远端梗阻的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成球形,随每次蠕动波到来时腹部更加隆起。

3.肠麻痹蠕动波消失。
(五)腹壁其他情况
体征临床意义
上腹部搏动见于正常人较瘦者、腹主动脉瘤、肝血管瘤、二尖瓣狭窄或三尖瓣关闭不全引起的右室增大时
腹纹白纹:为腹壁真皮结缔组织因张力增高裂开所致,见于肥胖者、经产妇;

紫纹:分布于下腹部、臀部、股外侧、肩背部。为糖皮质激素引起蛋白质分解增强和被迅速沉积的皮下脂肪膨胀,真皮层结缔组织胀裂所致,见于皮质醇增多症
皮疹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发疹性高热性疾病、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药物过敏;紫癜、荨麻疹,过敏性疾病
脐部脐部分泌物呈浆液性、脓性,有臭味:脐炎;

脐部分泌物呈水样,有尿味:脐尿管未闭;

脐部溃烂:化脓性炎、结核性炎
色素皮肤皱褶处(腹股沟、系腰带部位)褐色素沉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胁腹部皮肤呈蓝色(Grey -  Turner征),见于急性重型胰腺炎和肠绞窄;脐周围或下腹壁皮肤发蓝(Cullen征),见于宫外孕破裂
腹股沟疝(男性多见)、股疝(女性多见)、脐疝(婴幼儿多见,成人可见于经产妇或大量腹水患者)、白线疝(先天性腹直肌两侧闭合不良者多见)、切口疝
二、触诊
(一)概述
触诊手法
操作方法及检查目的
浅部触诊
使腹壁压陷约1cm,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等(如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深部深压触诊使腹壁压陷至少2cm以上,有时可达4-  5cm,以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压痛点和反跳痛
滑动触诊在被触及脏器或肿块上做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以探知脏器或肿块的形态和大小
双手触诊常用于肝、脾、肾和腹腔内肿块的检查,检查盆腔的双合诊亦属此列
浮沉(冲击)触诊
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部的脏器或肿物
钩指触诊
多用于肝、脾触诊
(二)腹壁紧张度
1.腹壁紧张型增加
分类发生机制
全腹壁紧张

(1)由于腹腔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触诊腹部张力可增加,但无肌痉挛,也无压痛

(2)如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

(3)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称柔韧感,此征也可见于腹膜转移癌

局部腹壁紧张

(1)常见于脏器炎症波及腹膜而引起,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炎,但也可见于胃穿孔,此系胃穿孔时胃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2)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的患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
(1)多因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2)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量放腹水后,也见于经产妇或老年体弱、脱水的患者。
(3)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可使腹壁张力消失。

(三)压痛及反跳痛
1.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的胆囊点压痛标志胆囊的病变。
2.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l/3交界处的McBumey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病变。
3.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个手指(示、中、环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
4.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激惹而引起,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疼痛也可发生在远离受试的部位,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
5.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腹膜炎三联征)。
6.当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四)肝脏触诊
1.大小
(1)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型,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触及肝下缘,在1cm以内。
(2)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在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但是不会超过剑突根部至脐距离的中、上1/3交界处。
(3)肝脏下移常见于内脏下垂,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导致膈肌下降。
(4)弥漫性肝肿大见于病毒性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Budd -Chiari综合征、白血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
(5)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及肝囊肿(包括肝棘球蚴病)。
(6)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晚期,病情极为严重。

2.质地
(1)一般将肝脏质地分为三级: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
(2)正常肝脏质地柔软,如触撅起之口唇。
(3)急性病毒性肝炎及脂肪肝时肝质地稍韧,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淤血质韧如触鼻尖。
(4)肝硬化质硬,肝癌质地最坚硬,如触前额。
(5)肝脓肿或囊肿有液体时呈囊性感,大而表浅者可能触到波动感。

3.边缘和表面状态
(1)正常肝脏边缘整齐、且厚薄一致、表面光滑。
(2)肝边缘圆钝常见于脂肪肝或肝淤血。
(3)肝边缘不规则,表面不光滑,成不均匀的结节状,见于肝癌、多囊肝和肝棘球蚴病。
(4)肝表面呈大块状隆起者,见于巨块型肝癌或肝脓肿。
(5)肝呈明显分叶状者,见于肝梅毒。

4.压痛
(1)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受到牵拉,则有压痛,轻度弥漫性压痛见于肝炎、肝淤血等,局限性剧烈压痛见于较表浅的肝脓肿。
(2)当右心衰竭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5.搏动
(1)单向性搏动常为传导性搏动,系因肝脏传导了其下面的腹主动脉的搏动所致,故两手掌置于肝脏表面有被推向上的感觉。
(2)扩张性搏动为肝脏本身的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右心室的收缩搏动通过右心房、下腔静脉而传导至肝脏,使其呈扩张性,如置两手掌于肝脏左右叶或两手分放于肝脏前后两面,即可感到两手被推向两侧的感觉,称为扩张性搏动。

6.肝区摩擦感
(1)检查时将右手的掌面轻贴于肝区,让患者做腹式呼吸动作。
(2)肝周围炎时,肝表面和邻近的腹膜可因有纤维索性渗出物而变得粗糙。

7.肝震颤
(1)检查时需用浮沉触诊法。
(2)当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肝囊肿表面时,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可见于肝棘球蚴病。
(3)发生机制:包囊中的多数子囊浮动,撞击囊壁而形成震颤。

(五)脾脏触诊
1.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脾肿大分为三度
分度位置临床意义
轻度肿大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伤寒,粟粒型结核,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败血症等,一般质地柔软
中度肿大脾缘超过肋下2cm,在脐水平线以上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质地一般较硬
高度肿大(巨脾)脾缘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脾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表面不平滑而有结节者见于淋巴瘤和恶性组织细胞病
2.脾脏表面有囊性肿物者见于脾囊肿。
3.脾脏压痛见于脾脓肿、脾梗死。
4.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由于脾包膜有纤维索性渗出,并累及壁层腹膜,故脾脏触诊时有摩擦感并有明显压痛。听诊时也可闻及摩擦音。
5.左肋缘下可触到的需与脾脏鉴别的其他肿块
(1)增大的左肾,其位置较深,边缘圆钝,表面光滑并无切迹。即使高度肿大,也不会越过正中线。
(2)肿大的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诊,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后或与肝右叶相连,则为肝左叶。肝左叶肿大不会引起脾浊音区扩大。
(3)结肠脾曲肿物,质硬、多近圆形或不规则,与脾脏边缘不同。
(4)胰尾部囊肿,无锐利的边缘和切迹,并且不随呼吸移动。
触到脾后除注意大小外,还要注意它的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

(六)胆囊触诊
触诊临床意义体征
肿大胆囊呈羹性感,并有明显压痛见于急性胆囊炎Murphy征阳性
胆囊肿大呈囊性感,无压痛者见于壶腹周围癌Courvoisier征阳性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者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癌
胆总管结石胆道阻塞时,可发生明显黄疸,但胆囊常不肿大,此因慢性炎症使囊壁纤维化而皱缩,且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失去移动性所致。
检查时医生用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称墨菲征(Murphy sign)阳性。
由于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导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也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库瓦西耶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

(七)肾脏触诊
1.一般用双手触诊法。
2.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起其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进行深部触诊右肾,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如触到光滑钝圆的脏器,可能为肾下极,如能在双手间握住更大部分,则略能感知其蚕豆状外形,此时患者常有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
3.触诊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腹前方而托起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部,依前法双手触诊左肾。
4.当肾下垂或游走肾时,立位较易触到肾脏。
5.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有时可触到右肾下极。
6.身材瘦长者,肾下垂、游走肾或肾脏代偿性增大时,肾脏较易触到。
7.在深吸气时能触到l/2以上的肾脏即为肾下垂。
8.如肾下垂明显并能在腹腔各个方向移动时称为游走肾。
9.肾脏肿大见于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
10.肾盂积水或积脓时,肾的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有时有波动感。
11.多囊肾时,一侧或两侧肾脏为不规则形增大,有囊性感。
12.肾肿瘤则表面不平,质地坚硬。
13.压痛点
名称位置临床意义
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位置稍低,相当于肾盂位置提示肾脏病变
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腹直肌外缘
中输尿管点在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提示输尿管结石、结核或化脓性炎症。
肋脊点背部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肋脊角)的顶点是肾脏一些炎症性疾患,如肾盂肾炎、
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交角(肋腰角)顶点肾脓肿和肾结核等常出现的压痛部位。
(八)膀胱触诊
1.正常膀胱空虚时隐存于盆腔内,不易触到。
2.膀胱触诊一般采用单手滑行触诊法。
3.膀胱胀大多由积尿所致,呈扁圆形或圆形,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憋胀,有尿意,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直肠肿物等鉴别。
4.膀胱胀大最多见于尿道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癌、脊髓病(如截瘫)所致的尿潴留。也见于昏迷、腰椎或骶椎麻醉后、手术后局部疼痛患者。
5.当膀胱有结石或肿瘤时,如果腹壁菲薄柔软,可用双手触诊法:右手示指戴手套插入直肠内向前方推压,左手四指在耻骨联合上施压,可在腹腔的深处耻骨联合的后方触到肿块。

(九)胰腺触诊
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深而柔软,故不能触及。在上腹部相当于第1、2腰椎处,胰头及胰颈位于中线偏右,而胰体、胰尾在中线左侧。
体征临床意义
上腹中部或左上腹有横行呈带状压痛及肌紧张,并涉及左腰部者提示胰腺炎症
如起病急同时有胁腹部皮下淤血而发蓝提示急性重型胰腺炎
如在上腹部触及质硬而无移动性横行条索状的肿物时考虑为慢性胰腺炎
如呈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可能为胰腺癌
癌发生于胰头部者可出现梗阻性黄疸及胆囊肿大而无压痛(即Courvoisier征阳性)
在上腹部肝缘下或左上腹部触到囊性肿物多为胰腺假性囊肿
(十)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
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
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
3.乙状结肠粪块。
4.横结肠。
5.盲肠。

(十一)异常肿块
1.部位
(1)上腹中部触到肿块常为胃或胰腺的肿瘤、囊肿或胃内结石(可以移动)。
(2)右肋下肿块常与肝和胆有关。
(3)两侧腹部的肿块常为结肠和肾的肿瘤。
(4)脐周或右下腹不规则,有压痛的肿块常为结核性腹膜炎所致肠粘连。
(5)下腹两侧类圆形、可活动,具有压痛的肿块可能系腹腔淋巴结肿大。
(6)如位置较深、坚硬不规则的肿块则可能系腹膜后肿瘤。
(7)卵巢囊肿多有蒂,故可在腹腔内游走。
(8)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肿块可能来自卵巢及其他盆腔器官。

2.大小
(1)巨大肿块多发生于卵巢、肾、肝、胰和子宫等实质性脏器,且以囊肿居多。
(2)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和肿瘤也可达到很大的程度。
(3)胃、肠道肿物很少超过其内腔横径,因为未达横径长度就已出现梗阻。
(4)如肿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自行消失,则可能是痉挛、充气的肠袢所引起。

3.形态
(1)圆形且表面光滑的肿块多为良性,以囊肿或淋巴结居多。
(2)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且坚硬者,应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物或结核性肿块。
(3)索条状或管状肿物,短时间内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
(4)如在右上腹触到边缘光滑的卵圆形肿物,应疑为胆囊积液。
(5)左上腹肿块有明显切迹多为脾脏。
4.质地
(1)肿块若为实质性的,其质地可能柔韧、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如胃癌、肝癌、回盲部结核。
(2)肿块若为囊性,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如卵巢囊肿、多囊肾。

5.压痛
(1)炎性肿块有明显压痛。
(2)如位于右下腹压痛明显的肿块,常为阑尾脓肿、肠结核或Crohn病。

6.搏动
(1)消瘦者可以在腹部见到或触到动脉的搏动。
(2)如在腹中线附近触到明显的膨胀性搏动,则应考虑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动脉瘤。

7.移动度
(1)如果肿块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胃、肾或其肿物;胆囊因附在肝下,横结肠因借胃结肠韧带与胃相连,故其肿物亦随呼吸而上下移动。
(2)肝脏和胆囊的移动度大,不易用手固定。
(3)如果肿块能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

(十二)液波震颤
1.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用手指叩击腹部,可感到液波震颤,或称波动感。
2.检查时患者平卧,医师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以指端冲击式触诊),如有大量液体存在,则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即波动感。
3.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将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即可阻止之。
4.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 - 4000ml或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十三)振水音
1.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振水音。
2.检查时患者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亦可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上腹部进行听诊。
3.正常人在餐后或饮进多量液体时可有上腹部振水音、但若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有此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三、叩诊
(一)腹部叩诊音
1.正常情况下,腹部叩诊大部分区域均为鼓音,只有肝、脾所在部位,增大的膀胱和子宫占据的部位,以及两侧腹部近腰肌处叩诊为浊音。
2.肝、脾或其他脏器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或大量腹水时,鼓音范围缩小,病变部位可出现浊音或实音。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1.用叩诊法确定肝上界时,一般都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叩指用力要适当,勿过轻或过重,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脏不再被肺所遮盖而直接贴近胸壁,称肝绝对浊音界(亦为肺下界)。
2.因肝下界与胃、结肠等重叠,很难叩准,故多用触诊或搔刮试验听诊法确定。
3.一般叩得的肝下界比触得的肝下缘高l - 2cm,但若肝缘明显增厚,则两项结果较为接近。
4.匀称体型者的正常肝脏在右锁骨中线上,其上界在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间的距离为肝上下径,约为9 -ll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
5.矮胖体型者肝上下界均可高一个肋间,瘦长体型者则可低一个肋间。
6.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病毒性、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
7.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胃肠胀气。
8.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由于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但也可见于腹部大手术后数日内,间位结肠(结肠位于肝与横膈之间)、全内脏转位。
9.肝浊音界向上移位见于右肺纤维化、右下肺不张、气腹、鼓肠。
10.肝浊音界向下移位见于肺气肿、右侧张力性气胸。
11.膈下脓肿时,由于肝下移和横膈升高,肝浊音区也扩大,但肝脏本身并未增大。
12.胆囊位于深部,且被肝脏遮盖,临床上不能用叩诊检查其大小,仅能检查胆囊区有无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三)胃泡鼓音区及脾脏叩诊
1.胃泡鼓盲区
(1)胃泡鼓音区(。rraubespace)位于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约呈半圆形,为胃底穹隆含气而形成。其上界为横膈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
(2)此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中、重度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肝左叶肿大(不会使鼓音区完全消失),也见于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者。

2.脾脏
(1)脾脏浊音区的叩诊宜采用轻叩法,在左腋中线上进行。
(2)正常时在左腋中线第9- 11肋之间叩到脾脏浊音,其长度约为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3)脾浊音区扩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脾肿大。
(4)脾浊音区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肠胀气。

(四)移动性浊音
1.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2.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3.肠梗阻时肠管内有大量液体潴留时,可因患者体位的移动,出现移动性浊音,常伴有肠梗阻的征象。
4.巨大的卵巢囊肿,亦可使腹部出现大面积浊音,其浊音非移动性,鉴别点如下:
(1)卵巢囊肿所致浊音,于仰卧时常在腹中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这是由于肠管被卵巢囊肿压挤至两侧腹部所致。
(2)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3)尺压试验也可鉴别,即当患者仰卧时,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壁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搏动;如为腹水,则搏动不能被传导,硬尺无此种搏动。

(五)肋脊角叩痛
1.主要用于检查肾脏病变。
2.检查时,患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医师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肋脊角处(肾区),右手握拳用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3.当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肾区有不同程度的叩击痛。

(六)膀胱叩诊
1.当膀胱内有尿液充盈时,耻骨上方叩诊呈圆形浊音区。排尿或导尿后复查,如浊音区转为鼓音,即为尿潴留所致膀胱增大。
2.腹水时,耻骨上方叩诊也可有浊音区,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膀胱肿大时浊音区的弧形上缘凸向脐部。

四、听诊
(一)肠鸣音
1.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鸣音。
2.通常以右下腹部作为肠鸣音听诊点,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3.肠蠕动增强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4.如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5.如肠梗阻持续存在,肠壁肌肉劳损,肠壁蠕动减弱,肠鸣音亦减弱,或数分钟才听到一次,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
6.如持续听诊2分钟以上未听到肠鸣音,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二)血管杂音
1.动脉性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两侧。
2.腹中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喷射性杂音)常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3.如收缩期血管杂音在左、右上腹,常提示肾动脉的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4.当左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也可在肿块部位听到吹风样杂音或在肿瘤部位(较表浅时)听到轻微的连续性杂音。
5.静脉性杂音为连续性潺潺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性质。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尤其是腹壁静脉曲张严重处,此音提示门静脉高压(常为肝硬化引起)时的侧支循环形成,称克吕韦耶一鲍姆加滕综合征( Cruveilhier - Baumgarten syndrome)o

(三)摩擦音
1.在脾梗死致脾周围炎、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等情况下,可于深呼吸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严重时可触及摩擦感。
2.腹膜纤维渗出性炎症时,亦可在腹壁听到摩擦音。

(四)搔刮试验
1.肝下缘的测定
(1)当肝下缘触诊不清楚时,可用搔刮试验协助测定肝下缘。
(2)患者取仰卧位,医师以左手持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右肋缘肝脏表面上,右手示指在上腹部沿听诊器膜型体件半圆形等距离搔刮腹壁,当其未达肝缘时,只听到遥远而轻微的声音,当搔刮至肝脏表面时,声音明显增强而近耳。这是因为实质性脏器对声音的传导优于空腔脏器之故。
(3)常用于腹壁较厚或不能满意地配合触诊的患者,也有时用于鉴别右上腹肿物是否为肿大的肝脏。

2.微量腹水的测定
(1)或称水坑征。
(2)患者取肘膝位数分钟,使腹水积聚于腹内最低处的脐区。将听诊器膜型体件贴于此处腹壁,医师以手指在一侧腹壁轻弹,听其声响,然后将体件向对侧腹部移动,继续轻弹,如声音突然减弱,此体件所在处即为腹水边缘之上。
(3)用叩听法检查可鉴定出少至120 ml的游离腹水。

五、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1.消化性溃疡
溃疡病的鉴别诊断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癌变率< 1%一3%不癌变
疼痛部位中上腹稍偏高处、剑突下、剑突下偏左处中上腹、脐上方、脐上偏右处
疼痛节律进食痛,多在餐后l小时内发病,经l-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一次餐后再重复出现上述规律,呈“进餐一疼痛一缓解”的规律空腹痛,多在两餐之间疼痛,持续至下次进餐后缓解,呈“疼痛一进餐一缓解”的规律
疼痛性质持续性钝痛、隐痛、胀痛、烧灼样痛、饥饿痛持续性钝痛、隐痛、胀痛、烧灼样痛、饥饿痛
疼痛周期好发于秋末或春初之交,与寒冷有关好发于秋末或春初之交,与寒冷有关
2.急性腹膜炎
(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和外伤性胃肠穿孔,其临床症状为典型的空腔脏器穿孔的表现。
(2)急性局限性腹膜炎常发生于病变脏器部位的附近,疼痛局限于病变部位,多呈持续钝痛。.
(3)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即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四诊临床表现
视诊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腹腔内炎性渗液增多或肠管发生麻痹明显扩张时,可见腹部膨隆
触诊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胃溃疡穿孔可表现为板状腹
叩诊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有大量渗液时,可有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肝硬化
(l)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代偿期肝硬化症状轻微,缺乏特征性。失代偿期可出现水肿、腹水、黄疸、皮肤黏膜出血、发热、肝性脑病、无尿。
(2)体征可出现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并伴压痛、肝脏由肿大而变小。脾轻至中度肿大。下肢常有水肿。
(3)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①腹水是肝硬化晚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②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可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腹壁静脉曲张(外观可呈水母头状)、痔静脉曲张(可形成痔,破裂时引起便血)。
③脾肿大门脉高压时,脾呈中、重度肿大,可伴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脾周围炎时,可出现左上腹隐痛和脾区摩擦感及摩擦音。
(4)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判断:腹壁静脉血流向,上上下下是正常。上腔静脉有阻塞,血流方向均由上而下。下腔静脉有阻塞,回流方向全向上。门脉阻塞水母头,血流方向同正常。

4.急性阑尾炎
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
(1)症状70%-80%的患者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病史,常伴恶心、呕吐、便秘、腹泻、轻度发热。
(2)体征
体征表现病因及临床意义
Rovsing征右手加压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左手反复按压前上端,患者诉右下腹痛内脏移动使大肠内气体倒流刺激发炎阑尾所致
Blu mber征右下腹反跳痛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的防卫性反应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出现化脓、坏疽、穿孔
Obturator征也称闭孔内肌试验。指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提示炎症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iJiopsoas征也称腰大肌试验。指患者左侧卧位,两腿伸直,右腿被动向后过伸时出现右下腹痛提示炎症阑尾位于盲肠后位
上腹轻压痛上腹或脐周有模糊不清的轻压痛病程早期,为内脏神经痛
右下腹压痛麦氏点(McBurney点)固定压痛、反跳痛诊断阑尾炎的重要依据,提示炎症累及壁腹膜
直肠指检直肠右前壁触痛或触及肿块直肠右前壁触痛提示低位或盆位阑尾炎触及肿块提示阑尾周围脓肿

5.肠梗阻

(l)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分类病因
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为肠腔狭窄引起。如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绞窄性疝、蛔虫团堵塞肠腔
动力性肠梗阻无肠腔狭窄是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引起,分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所致。见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形成

(2)肠梗阻的症状

症状临床表现及意义
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小肠梗阻的腹痛比结肠梗阻严重
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血性液体提示肠管血供障碍
小肠梗阻以上腹和中腹胀气明显,结肠梗阻以上腹和两侧腹胀气明显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但完全小肠梗阻的早期,可排出大肠内积存的少量气体和粪便。

(3)体征

①腹部膨胀,小肠梗阻可见脐周不规则肠型和蠕动波,结肠梗阻见腹部周边明显膨胀。

②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③肠鸣音亢进(机械性肠梗阻)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

6.腹部肿可位于腹壁、腹腔或腹膜后。

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胰头癌黄疸进行性加深,且扪及无痛性肿大的胆囊
胆结石胆囊肿大有发热、间歇性黄疸、右上腹痛并向右肩部放射
腹腔结核多个结节,互相粘连
肝震颤试验阳性肝包虫病
肝扩张性摊动血管瘤、三尖瓣关闭不全致肝淤血肿大
检查作用
屈颈抬肩试验区别腹壁肿块和腹腔内肿块
肘膝位检查区别腹腔内和腹膜后肿块

致谢本文来源:网络及网络投稿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本文小编以欣赏、学习之意发布,谢绝商业传播及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