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常见症状与体征-呕吐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一、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1)刺激性。
(2)炎症性。
(3)神经肌肉性。
(4)梗阻性。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l)炎症性。
(2)非炎症性。

3.反射性
(l)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可出现呕吐,如肺炎、肾盂肾炎或猩红热。
(2)代谢障碍:如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昏迷。

二、临床表现
1.病史
(l)发病年龄
年龄疾病
生后24-48小时考虑羊水吞人、颅内出血、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
婴儿时期考虑喂养不当、先天性肥厚型幽门狭窄、幽门痉挛、肠套叠、感染和败血症中毒状态、脑神经疾病、食管裂孔疝
幼儿时期除婴儿期常见的原因外,还有贲门痉挛症、药物中毒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期应考虑感染性疾病、急腹症、神经系统疾病、再发性呕吐、肠蛔虫症、代谢性疾病、各种中毒

(2)呕吐的特点

特点疾病
喷射性见于颅内压增高、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梗阻、肠套叠
持续性见于消化道炎症、消化道梗阻
间歇发作性见于幽门痉挛、胃黏膜脱垂症或颅内占位性病变

(3)呕吐物的性质

性质疾病
吐原奶提示病变在食管
吐物有乳凝块而无胆汁提示病变在幽门或十二指肠上端
吐物含胆汁提示病变在十二指肠壶腹以下
吐物含粪便提示低位肠梗阻
吐物带血提示新生儿出血症、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脱垂症或食管裂孔疝

2.体检

项目疾病
胃蠕动波由左肋缘向腹中线移动提示幽门处有梗阻
有肠蠕动波小肠或结肠梗阻
腹部有肠型肠梗阻或肠麻痹(Ⅲ度营养不良及新生儿者除外)
出现巨大肠型巨结肠
腹部包块若在右侧腹直肌与右上腹肝下缘之间触及枣核大小之硬块,提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触及腊肠样包块肠套叠
腹部有压痛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
肛门指诊手指不能插入肛门闭锁
肛门处紧张直肠空虚感,提示巨结肠
腹胀伴反响增强肠梗阻或肠麻痹
肠鸣音亢进肠梗阻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肠麻痹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腹部X线片
(l)固定于一处的液平面,提示有梗阻。
(2)直立位,在上腹部有一个大液平面,提示幽门处梗阻。
(3)如见两个液平面,一大一小提示十二指肠梗阻。
(4)如见阶梯状液平面提示小肠梗阻。

2.消化道造影
(l)怀疑食管气管瘘、食管狭窄或闭锁时,可选择碘油造影(少用,一般选择插胃管)。
(2)怀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可做钡餐或钡灌肠。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消化系统疾病
项目内容
吞入羊水生后当天或次日频繁呕吐,吐物为黏液,吐净羊水后,可自行缓解
食管闭锁(或狭窄)生后开始,每于喂水或喂奶后即呕吐,奶汁未经消化,并含有食管黏液。若合并食管气管瘘,在喂水或奶时,还可出现呛咳、青紫或窒息
肥大性幽门狭窄呕吐为典型喷射性,可于生后1-2周开始,但多在第3周后逐渐加重,呈喷射性,呕吐物为奶块无胆汁,吐前哭闹并伴明显胃型。往往可触到肥大的幽门部(如枣核大小硬肿物)
幽门痉挛与幽门狭窄相似,但一般发病较早,腹部无肿块,用内科对症治疗(喂奶前从口腔滴入1:5000阿托品制剂)可以好转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由于炎症对胃、肠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
消化道功能异常见于各种全身性感染和代谢障碍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其他感染中毒症状及原发病表现
肠道闭锁回肠闭锁尤多见,生后24小时出现肠梗阻体征、频繁呕吐、呕吐物可带胆汁,且伴上腹部胀满,出现胃、肠型。见不到正常胎便
肛门或直肠闭锁初生后无胎便.24-36小时后出现呕吐和腹胀,呕吐物可混有胎便、腹胀严重不能缓解
胃或肠旋转不良生后一周内或各年龄发病,经常呕吐是常见症状
巨结肠症起病较早较重者,可见于生后一周以内。吐物可含胆汁或粪便伴腹胀、便秘、巨大肠型,肛诊直肠空虚感
肠套叠6个月至一岁左右发病率最高,呕吐为喷射性,伴阵发剧烈哭闹(多因腹痛所致),随之出现血性黏液便(“西红柿酱样便”)
食管裂孔疝吐物可带血,可有吞咽困难、呕血、便血、胸骨后疼痛。X线食管造影,可见贲门及部分胃黏膜在膈上
胃黏膜脱垂症多见于年长儿,呈间歇性吐,吐物可带血伴上腹痛,进食加重,吐后减轻
肠蛔虫症尤其是肠蛔虫所致肠阻塞或胆道蛔虫症,蛔虫逆行人十二指肠或胃均可引起反复呕吐,但常伴有腹痛及吐出或便出蛔虫的病史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l)因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

(2)小脑或前庭功能异常:呕吐与体位变动有关,伴共济失调,眩晕、步态不稳。

(3)再发性呕吐:多见于学龄儿童,女孩多见,发作性,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3.各种中毒

五、治疗

1.插胃管  可排除食管闭锁,也可进行洗胃,还可进行胃肠减压。

2.胃肠减压  腹胀严重者宜持续减压。

致谢本文来源:网络及网络投稿综合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本文小编以欣赏、学习之意发布,谢绝商业传播及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