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发热 34个症状 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 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4个常见症状分布在7个系统中 全身症状 | 发热、水肿、发绀、皮疹 | 呼吸循环 | 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心悸、 | 消化系统 | 吞咽困难、恶心呕吐、黄疸、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便血 | 泌尿生殖 | 尿频尿急尿痛、血尿、阴道流血 | 运动系统 | 腰腿疼、关节痛 | 神经系统 | 头痛、抽搐、眩晕、晕厥、意识障碍、失眠 | 五官症状 | 结膜充血、耳鸣耳聋、鼻出血、口腔溃疡、牙痛、咽痛、声音嘶哑 |
诊断思路=详细地问病史+全面查体+适当化验检查 现病史: 起病缓急与诱因,部位性质程度清; 伴随演变诊治全,体重二便食与眠。 转诊原则:急危重症,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佳,怀疑传染病,患者要求转! 发热 一、概述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口测:36.3~37.2℃ 肛测:36.5~37.7℃ 腋测:36~37℃ 正常生理体温变异: 昼夜波动,男女有别,老少不一; 饮食、睡眠、运动、精神有影响。 二、常见病因 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最常见。 非感染性发热: 【“额外做功”会产热,调节紊乱散热差;产热大于散热,记住这点最关键】 额外做功:吸收热、代谢增强、免疫变态反应、肿瘤消耗; 调节紊乱: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散热差:皮肤病、中暑、心衰。 三、临床特点 1.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39℃ 高热:39~41℃ 超高热:>41℃ 2.热型 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h体温波动<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伤寒。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 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至数天后又骤升,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交替发作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骤升,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发作,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

四、诊断思路 病史采集 现病史:起病缓急与诱因,部位性质程度清; 伴随演变诊治全,体重二便食与眠。 体格检查:测四次体温,全面体查。 辅助检查:血尿便三常规、炎症指标、胸片、B超、病原学检测(细菌性、活检病理)。 伴明显头痛 | 中枢系统疾病:脑出血、感染 | 伴寒战 | 疟疾、败血症 | 伴出血 | 血液病 | 伴胸痛 | 肺炎、胸膜炎、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 | 伴腹痛 |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 | 伴尿痛、尿频、尿急 | 泌尿道疾病:尿路感染 | 伴黄疸 | 常见肝胆疾病:病毒性肝炎、胆囊炎、溶血 | 伴皮疹 | 发疹性传染病如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123456天,痘红花麻疹伤寒】 非传染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 |
五、处理原则---病因治疗,对症处理。 关键是针对原发病治疗。 紧急降温处理:①体温超过40℃;②高热伴惊厥或谵妄;③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④高温中暑。 1.首选物理降温 冰袋或冷毛巾冷敷、酒精擦浴; 2.退热药物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3.对超高热或高热伴惊厥、谵妄者:冬眠疗法。 六、转诊指征----“高热不退、诊断不清” 1.经处理高热不退,伴有某种危重病征,如昏迷、抽搐、剧痛、呼吸困难、发绀、休克、重度心律失常等。 2.经初步检查,对发热诊断不清,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 3.疑为风湿、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