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股沟疝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腹股沟疝

一、概念: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俗称“疝气”。

二、分类: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分

腹股沟斜疝

1.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2.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

3.右侧比左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

腹股沟直疝

1.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

2.仅占腹股沟疝的5%

3.老年患者中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斜疝为多见。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三、病因

主要原因

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1.   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且内有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

  2. 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疾病,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

四、临床表现

可复性疝

1.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

2.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疾病发展,肿块可自行增大,从腹股沟下降至阴囊或大阴唇中,造成行动不便

3. 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

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

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示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滑动性斜疝

1.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

2.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3. 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6。

嵌顿性疝

  1. 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

  2.   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

  3. 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轻微;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上述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

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绞窄性疝

1、临床症状多较为严重

2、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

3、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

5、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注:腹股沟直疝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直疝颈部宽大,极少嵌顿。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可与斜疝鉴别。双侧性直疝的疝块常于中线两侧互相对称。

五、鉴别诊断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斜疝

直疝

患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人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在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六、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一旦不能回纳形成嵌顿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甚至死亡。

保守治疗

包括疝带、疝托、中医中药等,只可以缓解症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但不能治愈,一些不当的保守疗法还会加重病情。此法仅适用于2岁以下婴儿、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者,常用特制疝带压住疝环,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 

患者术前、术后禁食,术后要卧床数日、输液,安置尿管,患者术后疼痛剧烈,恢复慢,复发率高,许多合并有心、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而无法手术。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从国外引进后迅速普及。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复发率低,疼痛小,一般只需住院2~5天,甚至可以门诊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腹腔镜下全腹膜外修补术(简称TEP)只需两个0.5㎝、一个1㎝的切口,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外将疝袋拉回腹腔,再用人造网片覆盖疝突出的缺口。此法适合双侧腹股沟疝及复发疝的治疗,且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注: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较少复发。易复性疝可进行择期手术治疗,难复性疝则应限制在短期内手术,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