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思明居士 2020-05-06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群雄并起,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在这个战争频发的战争当中,有一大批人利用自己的学说和口才为很多诸侯们成就了自己的霸业。可以说,尽管处于乱世,但是却也成就了一些人的人生理想。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理想的实现,自然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孔子所创立的私学。在他的努力之下,垄断教育几百年之久的官学的学习制度彻底被打破,平民百姓有了与官学子弟分庭抗礼的机会。孔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历史形成了两千年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国方针。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孔子所创立的学说对于后世的儒家学者来说,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孔子思想形成的儒家思想,让中国两千年多年的传统思想始终未曾断层。孔子的思想告诉统治者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去做官,如何对待百姓。除了这些,孔子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告诉弟子们自己应该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论语》当中曾记载了孔子曾力劝自己的弟子高柴不要盲目的去做不适合自己工作的事情。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却恰恰体现了孔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做法。那么这件事情是怎么样的呢?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原来高柴是孔子72个弟子当中最不出众的一位。他长相矮小,貌不出众,人长得很憨厚。孔子始终认为他不适合出去做官,所以当子路要举荐高柴去季氏哪里做官的时候,就遭到了孔子的拒绝。孔子认为高柴的性格不能去做这样的事,于是就对其他的弟子说到:"不能害了人家的儿子啊"!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就体现出了孔子时刻为弟子考虑的思想。后续的事情大大大出乎了孔子的想法。高柴先后在鲁国和卫国担任了4次官职,他当过鲁国的费宰、武城宰,卫国的士师,时间很久。

高柴最不善言辞,却但被举荐去做费宰,看看孔子是怎么阻止的?

《论语》当中说高柴被孔子认为是不适合做官的人,但是偏偏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不得不说,孔子真的是多虑了。在成为孔子的弟子后,高柴恪尽职守,按照法规办事。他一生为官清廉,执法公平,同时还有一颗爱民之心,他做官时到了百姓的深刻爱戴。孔子后来对于高柴评价很高,从这就就可以证明孔子是真正的爱弟子的好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