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和音韵学家——顾炎武! 
我们在有时候经常听到别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这种说法还不一定对。如果说国家兴匹夫有责,这个我承认。老百姓创业纳税国家才会兴旺,因为老百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老百姓每创造一点财富,都给国家注入了动力。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国家也就强大了。 至于国家亡,这事儿老百姓还真操不了心。如果国家在兴的时候,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发展的红利分配,那么,国家在危难的时候,老百姓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在大清王朝兴旺的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好过,而他们身处的大清国也不属于他们的。当时的大清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国家。执政者不是来自于民选,而是在刀把子下控制的大清,老百姓不是大清的主人,大清的等级制非常严格,社会财富的分配也是按等级划分的。如果说大清的灭亡老百姓就要有责,那么爱新觉罗家族的黄金白银都应该分给老百姓一大部分。 中国在这方面有初步认识的人,最早是300多年前的顾炎武先生。顾炎武先生在他的《日知录》里面写的很详细,对祖国、国家和朝廷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有了新的认识。 
顾炎武先生在书里提到的天下,就是指天下众生的意思,也就是说的老百姓。《日知录》里面提到的国家,却是指的是朝廷。他明确的说明了,朝廷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命运不是捆在一起的! 顾炎武先生曾经在《日知录》里说过“率兽食人,天下亡矣!”他曾解释:“当权贵者的宠物比老百姓生活条件还好时,天下就等于亡了”。并不是说被外族的吞并就一定是亡了,对统治者压迫收割同样也属于亡天下。 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第十三卷“正始”条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意思是说:“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移主,换个皇帝和国号.这类事只需皇帝及大臣和争权夺利的人去关心;而“亡天下”则是亡民之事。 综合顾炎武先生的语意,也就是说,公平的法则没了,自己的文化亡了,这些才是老百姓人人有责的事。 我个人觉得,顾炎武先生才是真正的中国启蒙大师,他比孟德斯鸠还早出生七十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