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志怪故事——哑巴进士

 因果实录阅读者 2020-05-06

(出自清代《萤窗异草》,原标题为《杜一鸣》)

陕西人杜某是一个巨商,生了个儿子,从小便是哑巴,所以给他起名叫“一鸣”,有“一鸣惊人”的意思,希望他将来 长大能有惊人的成就。长大后,聪明伶俐,可惜不能说话。杜 某请来老师教他读书。一鸣读书很专心,目不旁视,今天教的 第二天就能默写,正确无误。老师也感到惊奇。不久一鸣便学 会写诗,所作有大家风度,不落常人的俗套。

曾作《粉蝶》一 诗:“聊将春色作天涯,宿尽园林几树花。不愧吟香浑似我, 却疑春里度年华诗成,人们争相传诵。这时父母要为他说 亲,一鸣却不愿意,在纸上写道:“儿不成材,自幼生了哑病, 说不出话,谁家肯招我这样一个哑巴女婿呢?即使有人勉强答 应,他的女儿也未必能使我满意,这样便误了我的终身。希望 父母能耐心地等待,让我自己寻觅良缘。说不定将来有一天, 我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杜氏夫妇只有这样一个儿子,不忍 心违背他的意愿,也就勉强答应,不再派人外出说媒。

第二年,一鸣十七岁,其父又将去外省经商,一鸣在纸上 写道:“父亲说儿功名无望,读了书也是无用,何不让我跟随 你外出,增长见识。将来纵不能做官,还可以经商,继承父 业,不比默守家中,堕失家声强得多吗?”其父十分赞许他的 志向,便替他整理行装,让他从行。一鸣兴奋地踏上旅途,一 路经过许多名山大川,他都要写诗题咏。其中尤为脍炙人口的 是《函谷关》:“雄镇固金汤,眈眈视六王。地吞百越尽,柞剪 二周长。雉堞存余烈,丸泥少异方。青年背上客,长笑过咸 阳。”他以笔代舌写了许多诗,人们都不知道一鸣其实是不鸣 的。

其父将去汉口,坐船行到江上,遇上大风,船差一点翻 掉。一鸣初次乘船,不懂得波涛的凶险,大风初定,就独自走 上船头,观望扬州的胜景。不料大风又至,波浪滔天。帆樯起 伏。一鸣站立不住,被抛人江心。当时人们都在舱内,没有看 见,一鸣又不能呼号,顺流漂下,瞬息百里。等到风势稍敛, 其父四处寻找一鸣,已是踪影全无,料知他必已葬身鱼腹之 中。大江之际何从搜觅,只得设祭招魂,痛哭而返,再也不提 去汉口经商之事了。

再说一鸣掉人大江之中,只见汪洋一片,惊惧不已,自思 决无再生的可能。旋即猛灌了几口江水,很快沉入水底。水下死鬼纷纷赶来,呼道:“替死鬼来了!”争着要抓住一鸣替死回 生。这时有一个道士,竹冠布衣,手中拿了根木杖疾步赶 来,对一鸣仔细看了一会儿,惊呼道:“这是位进士,你们 想干什么!”于是喝散群鬼,握住一鸣的手腕,’分水而行。江 水纷纷避退,侧立如墙。登上江岸,道士用木杖指示一鸣说: “由此向西而行,自有佳境。”又从袋中掏出一卷书递过,嘱咐 道:“这是《素女养生要方》,给你保护自己的身体,并非教你 淫乱,须谨慎应用。”说罢突然不见。一鸣刚刚经历奇险,神 志还没有恢复,听着只是点头,即使想问,也不能说话,惟有 用心记住。隔了一会儿,心神稍定,才展开书来看,见书背上 写有五言绝句一首:“百卉原无主,孤禽宁有戸。三春虽寂寂, 遇贵自长鸣。”一鸣料想这是一首兆示自己好运的诗,便异常 珍惜地拿着。好在当时正是大热的天气,他虽然衣履都已湿 透,还不觉得难受。便依照道士的指点,傍着河向西而去。

走了不到一里,看见有一幢大院宅,气势十分壮丽。一鸣 平时难得走路,才走到院墙边,便气喘足软,于是靠着一棵大 树小憩。抬头四望,发现正对自己坐处的一段院墙已坍塌下来,想是连日下雨的缘故,还未及修整。朝院内窥望,只见青 苔遍地,也无花木,似乎是一座废弃的菜园。一鸣年轻鲁莽, 觉得在里面晒衣服不错,便跌跌冲冲地站起来,跨过残垣缺口 走了进去。里面果然寂静无人,有一座亭子,顶上覆盖茅草, 四周都种着瓜果蔬菜。前边又另有一座高墙,疏竹掩映,茂树 垂拂,估计是园中主人游赏观览的处所。一鸣观望了许久,便 在亭边把湿衣服都脱了下来,放在太阳下晒,准备等衣服干后 再上路。落水受惊,此刻神疲力乏,坐着感到吃力,便赤身睡在亭檐下。倦极思眠,很快便睡熟了。

一会儿,从梦中醒来,只听得一群女子喧笑之声,一鸣睁 开眼,见一年轻的美女正站在面前,身上穿着轻柔的绸衫,腰 间一袭白纱制成的长裙,手中还拿着一柄团扇,半掩芳容。有 几个丫餐在一旁怒喝道:“哪里来的莽撞男子,竟敢赤身躺在 人家的庭院里!” 一鸣不能出声,只得以手示意。众婢笑道: “原来是个哑巴!”这时美人忽然在丫鬟耳边轻轻讲了几句话,丫髮们全都笑了起来。 美人于是转过身,嘟哝着说:“真是羞,看了他,眼睛都弄脏 了。”说着慢慢走去。一鸣怕惹祸,抱起衣服就想逃走。丫鬟 们知道他的用意,上前拉住他的手臂说:“我家娘子怪你无礼, 要禀报主翁处置你,你还想逃吗?”一鸣一时挣脱不了,这时 又有一个丫餐气喘吁吁地奔过来说:“娘子命我们把他拖进去 狠狠地打。”众丫鬟都笑了,推推拉拉地拥着一鸣向里走去。 一鸣又羞又怕,只得听凭她们摆布。经过好几道门,一鸣也不 及细看,最后走到一·间小屋前,珠帘低垂,翠幔高挂,似乎是 女子的闺房,一鸣更不敢进入。丫餐们推着他走人,见室内空 无一人,才稍稍心定。众丫髮把一鸣带人小屋后,便在外面把 门反锁上,笑道:“你就学阮籍以屋室为衣,用不着再穿裤子了。”说罢嘻嘻地笑着走了。这时一鸣才明白过来,仙人所说 的佳境,或许就是指这里。于是不再害怕,静静地等候。天黑 后,丫餐提着饭盒进来,拿出酒食给一鸣,笑着说:“娘子担 心你挨饿,经不起鞭打,拿这些给你填饱肚皮。你吃呀!” 一 鸣料想不会有什么恶意,坦然地拿起筷子就吃。丫餐又笑道: “里边有毒药,你不怕? ”一鸣不理她。吃完,丫鬟收拾了碗 筷,便自离去。一鸣独自一人躺着,只是想念老 父,暗暗流泪。

到了三更时分,只听丫鬟们相互谈论说:“娘子已经喝了不少酒,回来后就要睡,可先让这个莽汉睡下。”随后拉着一 鸣走出暗室,转人另一个房间。屋内陈设极其华丽,绣帷锦 衾,银烛辉煌,四壁散发出一种椒桂的芳香。众丫鬟簇拥着一 鸣上床睡下,说道:“真是好福气!在这里做新郎,比在外边 亭子里露宿要好多了吧! ”一鸣睡下,见锦被又香又软,心中 不禁漾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又隔了一会儿,一对纱灯前导,引 着先前所见的那位美人来了。美人一进来便自言自语道:“痴 老头子不知羞,偏要缠住我喝酒,差一点耽误了我的好事呢。” 说着又问丫餐道:“裸体郎在哪里?”丫餐答道:“已经在被子 里了。”美人这才笑了,亲手打开梳妆盒,取了些银钱分给众 丫鬟,让她们都退下。然后起身关门,脱衣就寝。才上床,便 笑着说:“郎君睡了吗?我来陪你了。”一鸣听不懂南方话,只 觉得此女吹气如兰,不觉情动。美人又道:“郎君相貌很文雅,这个却那么雄伟!”说着 二人相抱而寝。美人随后为一鸣讲述自己的身世。她出生于苏州,是淮商某翁的第 三房小妾。此翁没有儿子,便娶了五六个小老婆,都是百里挑一的美女。此翁正妻早已去世,家中事便由诸妾分管。此妾的 居室在宅院最后面,便让她管理菜园。今天因为天热想吃瓜, 亲往摘取,这才与一鸣巧遇,于是暗中把一鸣藏过,瞒着其他 姬妾,不让知道。

次日晨起,美人仍把一鸣藏在暗室,一日三餐都由丫餐送 人。丫环后来向主翁告发。主翁愤怒不已,提着鞭子闯 人美人住所,各处搜寻,果然找到一鸣,拖出来就要打。一鸣 指着嘴巴,作出求饶的样子。主翁这才发觉他是哑巴,又见他 面貌俊秀,一表人才,忽然转怒为喜,丢下鞭子便走了。美人 猜不透主翁的意图,仍然胆战心惊,急得满头是汗,抱着一鸣 哭泣道:“是我害了郎君,百死不能赎罪!”一鸣也胆战心惊地 哭着。二人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主翁派人来呼唤美人,并嘱 咐道:“别把他吓坏了。”美人胆怯地跟着走了,不-会儿又回 来,眉目间似有喜色,拉一鸣坐下,然后行礼,说道:“主翁 要请你做件事,你可不要推辞! ”一鸣作手势问询,美人便在 他耳旁说悄悄话,两人都欣欣有喜色。原来主人见一鸣是个哑 巴,便想利用他来为自己生儿子,这样可避免风声走漏。到这 时候一鸣才领悟道士赠他《素女养生要方》的缘由,而且诗中 “百卉原无主,孤禽宁有声”两句也已应验。美人又转达主翁 的命令,要他改换女装,免得旁人生疑。一鸣爽快地答应了。 美人大喜,命丫餐向主翁报告:“事情讲成了,等一会儿就让 他改换女装过来拜见。”于是美人便亲自替一鸣挽发髻,搽脂 抹粉。

一年之后,出生一个男孩,主翁公然冒称是自己的 儿子。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都称颂主翁积德,所以才有好 报。 是乡里议论纷纷,亲戚们也疑惑不已,只是因为主翁还活着, 没有兴起词讼。

又过了一年,主翁生病去世,官司便打了起来。族人告到 朝廷派来的某御史处,那是明代嘉靖五年的事了。御史因为议 礼事违抗嘉靖皇帝的旨意,被外放为两淮盐道。某翁的族人都 经商,故向他提出词讼。直至看了状词后便将诸姬妾传来问 讯。一鸣也在其中,虽穿着女子的服饰,但终究隐瞒不住。御 史使人将他捆起,正要施刑,一鸣忽发声喊冤道:“我被关了 几年,今天才重见天日,为什么还要给我上刑呢? ”诸姬听到 他竟发声讲话,全都大惊失色。御史奇怪地追问缘由,一鸣如 实禀告,御史仍不相信,一鸣便详细地叙述事情的始终。御史 听到书背上写的“遇贵长鸣”的话,笑着说:“看来我就是治 哑的贵人了!”于是也不再追问下去。考虑到一鸣是个文弱书 生,所作并非出于本心,便不判罪。只是判令某翁的家产由其 族人继承,而诸姬母子都归一鸣。某翁的族人不敢再违抗,一 鸣便带着诸姬母子侨居在当地。诸姬问他:“你过去不会讲话, 今天怎么忽然开口,滔滔不绝,好不惊人!” 一鸣说:“我自己 也搞不懂,忽然想讲,就讲了出来。”诸姬都惊异不已。

御史有个女儿,美丽而多才,年已成人,还没有议定亲 事。曾作咏燕诗道:“非向金闺惜羽毛,双飞只虑近蓬蒿。雪 衣笼内终嫌媚,霜爪风前亦惮劳。”写到这里苦思冥想,再也 写不下去了,于是暗中立誓道:“有谁能续成此诗,我就嫁给 谁。”御史把这首诗给一些读书人看,一个接着一个,来了几 十人,都写不好。后来听说一鸣擅长写诗,便有意地唤他来续 写此诗。一鸣提起笔,一挥而就:“落月屋梁眠自稳,飞花帘 幕舞偏高。香泥衔罢清波静,又逐炉烟傍衮袍。”御史女见后 高兴地说:“我的郎君就是他了。”御史依了女儿的心愿,便把 一鸣招赘到家中为婿,并且劝他读书,为他花钱捐了生员的身 份,接着于江南乡试中举,准备去京城参加会试。会试前先带 着诸妻妾子女回家探望父亲。

当时杜翁夫妇因思念儿子,抑郁成疾,又眼渐渐失明。一 曰,守门人报道:“公子回来了!”杜翁夫妇不信,反而斥责他。等到一鸣进来,拜倒在膝前,二老将他拉近细看,方才认 出,惊喜不已,又询问他落水后的经历,一鸣从头到尾详细地 讲了一遍。不久,众妻妾都到了,拜见公婆,二老更是笑得合 不扰口,感叹道:“当日想找一个媳妇都不成,现在竟有了好 几个。我儿立志要自觅良缘,果然不错。”此后二老每日逗着 孙男、孙女玩乐,视力也逐渐恢复。不久,一鸣安顿了家中老 小,便赴京师应试,竟高中进士。同乡人都知道他过去曾患哑 疾,都称他“哑黄甲”。其后一鸣又被选人翰林,于是便把父 母接到京城奉养,尽了当儿子的一片孝心。而诸姬靠御史的力 量,也分得某翁价值数万的家产。杜家日益富裕,直到今天, 仍然是陕西一带屈指可数的富室。

外史氏说:一个人的精神元气往往因为多讲话而泄去,哑 巴因此便能保全其精气。那么一鸣为什么会突然开口呢?那是 因为他过分耽于声色之乐,真元被消耗侵蚀,这时自然不得不 讲话了。到后来中了进士,驰骋官场,他的本来面目就更加荡 然无存!所以人们为杜一鸣高兴,我却深为他可惜。为什么 呢? 一鸣惊人本来就不如不鸣为好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