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数学家、抑郁症患者,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纳的一生(三)

 taotao_2016 2020-05-06

维纳的性格

「他似乎不知道身处何地。」

维纳接受 CBS 教育节目「The Search」记者 Charles Romine 的采访(摄于 1954 年,图源:MIT 博物馆)

维纳极具天赋并做出了非凡的科学贡献,但他的古怪或许更为人所熟知。

「他独自出现时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叼一只粗雪茄,像鸭子一样蹒跚而行,他就是这样一位心不在焉的近视眼教授。」维纳近视很严重,一位同事的女儿认为维纳是「一个有魅力的人,但很孩子气,每个人都要照顾他。他经常睡在没人会睡的楼上,因为他打呼。而在清晨,他会走错教室,四处晃悠,因为他看不清」(Conway & Siegelman, 2005)。

维纳会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地挖鼻孔,丝毫不担心这样会显得缺乏社交礼仪。

事实上,根据与维纳有过交往或者观察过他的人留下的大量记录,他是个思维深刻、不关心周遭环境的人:

他至少有一回走错教室,对着困惑的学生兴致勃勃地讲了一节课。

在论文集《Mathematical Conversations - Selections from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中,作家、数学家 Steven G. Krantz (1951-) 记录了一件类似的轶事,可以作为维纳行事风格的补充证明:


1961 年维纳 Testimonial Party(图源:MIT 博物馆)

经维纳的允许,传记作家 Conway & Siegelman (2005 p. 31) 将他的古怪个性追溯至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博士后经历,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身边那些高智商的人和正在衰落的贵族把古怪发展成一种艺术形式」。与哈佛大学不同(维纳认为哈佛「一贯讨厌古怪和个性」),剑桥大学「非常推崇古怪行为,甚至那些没有怪癖的人为了面子也要培养怪癖」。这得到了传记作家 Sylvia Nasar 的呼应,他这样叙述 1950 年代 MIT 数学系的温室氛围:


MIT 校友驾车行驶在新罕布什尔州,途中停车帮助一位车胎瘪了的矮胖男人。他认出这个男人正是诺伯特·维纳,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维纳问(这位校友)是否认识自己。校友回答是的,他曾上过维纳的课。「那你通过了吗?」维纳问道。「当然。」「那你可以帮助我。」维纳说道。

——MIT 校友会副会长 Robert K. Weatherall

当然,维纳教授的古怪也增添了他在 MIT 的传奇色彩:

根据 MIT 流传的说法,维纳两手同用、狂暴地在数学系黑板上写字,同时解多个复杂方程,一只手解一个 (Conway & Siegelman, 2005)。

抑郁

「诺伯特·维纳是一位伟大的思考者,同时也饱受痛苦。」

——Benoit Mandelbrot

维纳擅长社交,但这并不代表他的精神世界简单。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除了极具天赋外,他最常被形容为「认真」和「敏感」。据说,有一次他经过医院看到无法治愈的病人后整个人「被阴郁笼罩」,甚至年龄再大一点后,当他拜访一位脚趾被马踩碎的铁匠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痛苦的憎恶」(Conway and Siegelman, 2005)。

如果我的儿子或孙子和我一样精神不安,我会带他看精神医生。我对精神治疗能否成功不抱信心,但至少我希望它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宽慰。

——诺伯特·维纳

阅读认识维纳的人所做的记录或者维纳本人的自传后,我们能够很明显地意识到他一直经受自卑感的折磨。这或许与其父亲 Leo 的培养方式不无关联,这些感受超出纯粹数学,渗透进维纳生活的其他部分中 (Krantz, 2001):


维纳的确非常没有安全感。根据 Nasar (1998) 的记述,维纳会紧张地询问自己的名字是否出现在人们正在阅读的书籍中:

「低落时,他会被抑郁俘获,这驱使着他频繁对家人、MIT 同事表达自杀的想法。」

——Nasar (1998)

「维纳成名后,经常询问同事以便了解『MIT 的其他人对他的看法』。在谈话涉及其他机构的人时,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我的工作是什么看法?』」

——Conway & Siegelman (2005)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T 教授 Paul Samuelson (1915–2009) 的讲述,未得到哈佛大学的认可加剧了该问题:

「离开哈佛给诺伯特·维纳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他父亲是哈佛大学教授,或者母亲认为他离开哈佛是生命中一次残酷的衰落,无疑更加剧了他的痛苦。」

——Paul Samuelson, 1964

维纳认为「社会对心理疾病的理解将从新型类脑计算机器提供的经验中受益良多」,这或许令人吃惊 (Conway & Siegelman, 2005):


个人生活

「我们并非僵滞的死物,而是自我延续的模式。」

维纳与女儿 Peggy 在下国际象棋(图源:MIT 博物馆)

1926 年,维纳的父母安排他和德国移民 Margaret Engemann 结婚。尽管如此,二人一直生活在一起并养育了两个孩子 Barbara 和 Margaret「Peggy」,他们居住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尽管维纳缺乏安全感,心不在焉,有抑郁倾向,但他仍是一位好父亲和好朋友:


事实上,关于维纳的温和体贴有很多故事。

「可能是由于他所经历过的心理挣扎,维纳对其他人抱有极强的同理心。在年轻的同事写书却买不起打字机时,维纳带着一台皇家打字机出现在他办公室门前。」

——Nasar (1998)

据他的学生 Norman Levinson 的遗孀讲述,1933 年秋,维纳「为 Levinson 安排下学年在英国剑桥与哈代研究高等数学,就像他当年那样」,甚至在 Levinson 前往英国后关照他的父母:

「诺伯特·维纳走进 Norman 父母居住的简陋小屋安慰他们。Norman 在英国访学期间,诺伯特经常在周六前来看望,与他们交谈。交谈的主题与维纳的定理无关,而是关于英国、房东、下午茶和高桌这些琐事。」

——Fagi Levinson

维纳和妻子 Margaret、女儿「Peggy」、Barbara,以及女婿 Gordon Raisbeck(图源:MIT 博物馆)。

去世 (1964)

1964 年 3 月 18 日,诺伯特·维纳因心脏病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去世,终年 69 岁。当时他在那里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做演讲。当维纳去世的消息到达 MIT 时:

工作暂停了,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这个消息以及他们对维纳的记忆,MIT 降半旗来纪念这位在 MIT 的走廊上漫步 45 年的维纳教授。

——Excerpt, Dark Hero of the Information Age by Conway & Siegelman (2005)

原文链接:https:///cantors-paradise/the-absent-minded-father-of-cybernetics-norbert-wiener-2a0b66aa6b4b
来源:和乐数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