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学——不寐

 丘山三也君 2020-05-07


1.不寐辨证当首要辨
A.  寒热
B.  阴阳 
C.  病程 
D.  虚实
E.  年龄

2.不寐实证,病位多在
A. 心、脾、肾
B. 心、肝、小肠
C. 心、肺、大肠
D. 心、脾、肝
E. 肝、胃、心

3.不寐的病位主要在
A. 脑
B. 心
C. 肝
D. 脾
E. 肾

4.治疗不寐痰热内扰证,应选
A. 黄连温胆汤
B. 朱砂安神丸
C. 安神定志丸
D. 六味地黄丸
E. 甘麦大枣汤
5.患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治法是
A. 清心宁神,养阴除烦
B. 养阴生津,除烦宁神
C. 清火除烦,宁心安神
D.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E. 滋阴宁心,镇惊安神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不寐辨证当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实证为邪热扰心。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2、【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不寐实证病位主要在心、肝、胃。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

3、【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不寐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的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

4、【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不寐之痰热内扰证多因痰热内盛,扰乱心神所致,治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而朱砂安神丸清心泻火,安神宁心,主治心火炽盛型不寐;安神定志丸有镇惊安神定志的功效,治疗心胆气虚型不寐;六味地黄丸有降火滋阴之效,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治疗脏躁。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患者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诊断为不寐;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可诊断为心肾不交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细目四 不寐


要点一:不寐的概念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要点二:不寐的病因病机

(一)不寐的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

(二)不寐的病机

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不寐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证由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阳盛不得人于阴而致,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阴虚不能纳阳而发。失眠久病可出现虚实夹杂,实火、湿、痰等病邪与气血阴阳亏虚互相联系,互相转化,临床以虚证多见。

要点三: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一) 不寐的诊断依据

1.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不寐应与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民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有相关病史。

要点四:不寐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

(二)治疗原则

治疗当以补虛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三)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

证候: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

加减:胸闷胁胀,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绿尊梅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躁怒,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

证候: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积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

加减:不寐伴胸闷嗳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饮食停滞,胃中不和,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3.心脾两虚证

证候: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山杯酒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

加减: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兼见院闷纳呆,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牌慢湿,理气化费。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

4.心肾不交证

证候:心烦不寐,人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

加减: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5.心胆气虚证

证候: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息乏力,舌淡,脉弦细。

证机概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
加减: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补养肝血;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要点五:不寐的转归预后

不寐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易产生情志病变,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要点六:不寐的预防调护

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患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

睡眠卫生方面,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努力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编辑:蓟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