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青木森森 2020-05-07

那些书法家们~第380篇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文/卢秀辉

孙星衍少年时就很有名,袁枚称他为“天下奇才”。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一代朴学大师段玉裁的外孙龚自珍曾有诗写当时的常州诗文之盛: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丁君行矣龚子忽有感,听我掷笔歌常州。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我生乾隆五十七,晚矣不及瞻前修。 外公门下宾客盛,始见臧、顾来裒裒。 奇才我识恽伯子,绝学我识孙季逑,最后乃识掌故赵,献以十诗赵毕酬。 三君折节遇我厚,我益喜逐常人游。 乾嘉辈行能悉数,数其派别征其尤: 易家人人本虞氏,毖纬户户知何休; 声音文字各窔奥,大抵钟鼎工冥搜; 学徒不屑谈贾、孔,文体不甚宗韩、欧; 人人妙擅小乐府,尔雅哀怨声能遒; 近今算学乃大盛,泰西客到攻如雠。 常人倘欲问常故,异时就我来咨诹: 勿数耈耋数平辈,蔓及洪、管、庄、张、周;其余鼎鼎八九子,奇人一董先即邱; 所恨不识李夫子,南望夜夜穿双眸,曾因陆子屡通讯,神交何异双绸缪?识丁君乃二十载,下上角逐忘春秋。丁君行矣龚子忽有感,一官投老谁能留? 珠联璧合有时有,一散人海如凫鸥。 噫!才人学人一散人海如凫鸥,明日独访城中刘。

当时常州的文学之士多出入于于龚自珍外公段玉裁家,而龚自珍这首诗写于道光七年,为丁履恒去山东肥城任知县的送行诗。其中提到的孙季逑即孙星衍,掌故赵即赵怀玉。斯时的常州,有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派,以张惠言为开山鼻祖的常州词派,以洪亮吉、孙星衍、李兆洛等所代表的骈文中兴,而赵翼的诗论,周济的词论,名冠当时。诗词、书画、经学、史学等,莫不名家辈出。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毗陵诗派,一时江左无伦,天下题首。以诗歌见长的“毗陵七子”,更是影响文坛。毗陵七子有黄景仁、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杨芳灿、吕星垣、徐书受。孙、黄、洪三人声名最著。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常州在经历了清初的大屠杀后,没有就此一蹴不振,而是顽强的以文化重新站了起来,成了江浙地区诗文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地域之风,一时“诗人兴会更无前”。常州文化重建的信心,真是中国人对中华文化彻头彻尾的信仰的表现。

孙星衍的家族是读书世家,以科举为进身之道。他的曾祖孙谋,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祖父孙枝生早亡,没有获得功名;父亲孙勋官至河曲县知县。他的岳父王光燮官博罗、鸡泽等县知县;他祖母的父亲许建官义宁县知县;他的母亲出生于江阴大岸金氏大家族,科名仕宦,相继不绝。孙星衍五岁至十四岁,在私塾中接受了教育,同时也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格外教育。他十二岁时,在一次父辈们的诗文雅集中,他高声吟诵道“吾侪放浪百年后,仍作星斗归青天”。一时惊动参与雅集的文人雅士,他称得上幼承家学。孙星衍十四岁时,父亲在家等待吏部铨选,亲自授读《文选》。父亲将家中的万卷藏书,一一交待给孙星衍,嘱他好好读书。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乾隆三十九年,卢文昭为钟山书院山长。此年三月,二十二岁的孙星衍来到金陵钟山书院求学,还认识了袁枚。他带着诗作拜谒居住在随园的袁枚,袁枚读了诗后,热情相迎,在给他的题跋中叹为“天下之奇才”,两人遂为忘年交。袁枚名闻天下,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走卒,无人不知他对诗坛的作用,被尊为诗界泰斗。孙星衍得到他的赞赏,如同一登龙门,诗坛为之侧目。乾隆四十八年五月,孙星衍又至钟山书院,师从钱大昕。乾隆四十五年,毕沅与孙星衍于相识于苏州,聘请孙星衍与钱坫共修《关中胜迹图志》,书成又聘请孙星衍至陕西幕府,一待待了七年。七年的幕府生涯,是孙星衍学术的训练积累期,幕府中众多的学者、丰富的藏书,拓宽了他的眼界,增长了他的做学问的能力。他的挚友洪亮吉,也在陕西幕中,俩人合作过《澄城县志》,还参与了毕沅的一些大型图书的编纂。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岁的孙星衍迎娶王采薇。孙星衍和王采薇俩人同龄,八岁时就认识了,情深意笃。王采薇出生名门,仪容淑令、工诗歌,又能书画、博览史传,著有《长离阁集》。婚后,与孙星衍切磋学问,文墨酬唱,一时极尽夫唱妇随的鱼水之乐。可惜,长景不长,王采薇没有等来孙星衍的大富大贵,成婚后仅仅过了五年,在二十四岁的那年,撒手人寰。孙星衍哀思泉涌,泪不能禁,痛失佳偶,让他伤心的几乎诸事不能做。次年,孙星衍特地带着王采薇的行状并遗诗拜请袁枚,恳求袁枚为其作墓表,袁枚作《孙星衍亡妻王孺人墓志铭》。文化型家庭中的学术性活动、文学性活动本来是让人称羡的事,此事却成了痛不欲生的遗憾。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孙星衍在《复与王采薇看月》中写道:

一夕长林响,

全疑半岭眠。

开帘逗怀月,

灭烛对床天。

肌冷伤愁髓,

衣单湿夜烟。

幽欢君莫忘,

昨日是生前。

王采薇对孙星衍也是一往情深,曾作《望夫石》一诗:

妾颜初如花,

妾心已如石。

定情双妍姿,

不忍君归见衰色。

妾颜当彫心不移,

妾身亦化君始知。

冰为肌,草为鬓,

山头无人寄君信。

妾意浅,君心深,

恐君复化填海禽。

冤禽来衔石方动,

不作巫云入君梦。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痛失爱侣,让孙星衍无限哀痛,他沉浸在“前日一回书,今日一回书,一回开书一回瘦”,遂立誓不再婚娶。孙星衍晚年,仍然思念王采薇,无法从此情中自拔,在《题罗山人聘为予写昔梦图十帧》之《山夕愁诗》中,他追忆了旧事,诗序说:“岁乙未,予始借室人王夫人来句容曲官署,屋前有乔松桐桂,秋育论史,灯月凄清,夫人有诗云‘五更残月欺灯影,一数风鸦续雁声’。予讶其惨切,遂成诗谶。”作诗道:

烟菲菲,露晖晖,

月出桐柏光如帷,

幽人对哈病妨冷,

柏子热香桐瀹著。

开书疫脱玉钏声,

背菊慵垂翠樊影。

锦表棉薄牛衣似,

酌酒属君还论史。

王章之妻儿女子,

何事干卿三叹起。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乾隆五十二年,三十五岁的孙星衍高中榜眼,此时王采薇去世已经十一年了。孙星衍则刚刚开始仕途。他先是例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三通馆散馆时,他在试卷《厉志赋》中用了《史记》“匔匔如畏”,大学士和珅不认识,疑为别字,将孙星衍置为三等改去部任职主事。一甲进士改部,可以奏请留馆,也可以改官为员外。和珅此时知道自己闹了大笑话,示意其他官员,往说孙星衍改官,他不肯屈节,回道:“主事也能升到员外,不必求人。”分管刑部的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很器重孙星衍,有疑案,常听取他的意见。他累迁至代山东布政使,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称病请假回乡。三年后,他参与了在扬州校刊《全唐文》的工作。嘉庆二十一年,他回到了他读书的地方~南京钟山书院,主持书院工作。他先后主讲泰州安定书院、绍兴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直至六十六岁病逝,教书育人,乐此不疲。

孙星衍是乾嘉学派(古文经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博览群书,勤于著述,编撰有几十种各类书籍,涉及面广。他是一代藏书家,所收甚多。与地理、刑法也有研究,并著有这方面的书籍。

【原创】一代通儒,乾隆五十二年榜眼,二十四岁丧偶,立誓不娶!

孙星衍书法以篆,隶最为取胜,直追秦汉,也能行书。他的篆书精妙圆润,工稳遒劲,脱去“熟”、“俗”二字,能自开面目。孙星衍创作篆书时,将毛笔剪去笔尖,以达到万毫平铺的效果,他的篆字在瘦硬上做尽文章,于工整中另求“生”意。 孙星衍亦工于篆刻,然而所作不多。

孙星衍(1753年9月28日——1818年2月16日),字渊如,号伯渊,别署芳茂山人、微隐。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后迁居金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