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铁血老枪 2020-05-07

新中国的开国将帅,每个人都是从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有90%的将帅在战场上受过伤,很多人的旧伤不止一处。 开国上将、曾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就是如此。

张爱萍原名张端绪,从小就爱学习。他经常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有一次天黑了,他才发现牛不见了。回到家里,看见父亲正在给人家道歉,因为他们的牛吃了别人的庄稼。事后张爱萍免不了挨一顿训。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张爱萍

15岁中学毕业后,张爱萍投身革命,16岁入团,次年入党。1929年,19岁的张爱萍赴上海参加地下工作,期间两次遭敌人逮捕,始终坚贞不屈。

刚到上海时,张爱萍得知梅兰芳要来沪表演,非常想去听戏,苦于没钱。为此他不惜当掉了铺盖,去听梅兰芳的京剧。结果,当晚睡觉的时候,他不得不盖着报纸。

若干年后,有一次陈毅宴请梅兰芳,张爱萍作陪。陈毅乘兴讲了这件往事,梅兰芳十分惊讶和感动,说以后张将军光临戏院,一律免票。

1929年底,张爱萍离开上海,加入了革命先烈李硕勋在江苏组建的红14军,被编入第1师。刚到部队,张爱萍就参加了几场战斗。因作战勇敢,他从小队长升到中队长、大队长。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李硕勋像

张爱萍戎马倥偬大半生,经历了数不清的大小战役,多次历险和受伤,与死神擦肩而过不下三次。可以说,他能活下来就是个奇迹。

在红14军的时候,张爱萍第一次带兵打仗。起初的两次战斗打得比较轻松,多年后,张爱萍还记得很清楚。第一仗,他和战友们冲锋在前,结果还没开枪,敌人就跑得不见踪影。

第二仗则是张爱萍第一次遇险,和敌人无关。那是他带着一个连的战士急行军,被一条又宽又深的水渠挡住了去路。他根本不会游泳,却认为很容易过去,也没多想就往下跳,然后就溺水了,战友慌忙把他了捞起来。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张爱萍(右)

第三次的黄桥战斗,张爱萍的左臂被打断。

黄桥在如今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当时张爱萍已经是大队长。激战中,敌人开始溃退,没命般逃跑。张爱萍身先士卒冲在前面。旁边的通信员突然指着他的手喊道,“大队长,血!”

如果不是通信员把张爱萍喊停,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左胳膊中枪了。他还愣了一下说:“没有呀?”然后才发现血顺着手腕往下流。他想抬起手看看,胳膊却不听使唤了,随即感到钻心的剧痛,手里的驳壳枪也掉到了地上。

看来伤得不轻。血流如注,张爱萍很快变得脸色苍白。通信员手忙脚乱,赶紧撕下一块衣襟,给大队长包扎伤口,但是根本止不住血。通信员发现路边有一座空宅院,扶着张爱萍进去,又找来一件棉袄给他包裹伤口。一会功夫,鲜血又渗透了棉袄。

由于失血过多,张爱萍很快不省人事,陷入昏迷。原来,一颗子弹击中张爱萍的手腕后爆炸,造成尺骨破裂,又伤到了大动脉,所以止不住血。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张爱萍(左)

过了半天,战士们不见张爱萍醒转,以为他死了,大家都很伤心。几个人商量了一下,找来一副担架,准备找地方把他们的大队长埋了。

战士们抬着担架正走着,刚巧有一个走方郎中路过。郎中看了看他们,发现担架还在往下滴血,吃了一惊,赶紧说:“快把人放下,他还没死!”郎中告诉战士们,死人是不会流血的。

战士们喜出望外,看来大队长还有救。郎中立即打开药箱,找东西给张爱萍包扎伤口,并上了些药。血很快就止住了。多亏这个郎中,把张爱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鉴于伤情严重,张爱萍被组织上送往上海一家日本人开的医院接受治疗。他的伤情是医院给出的。

这位上将重伤昏迷,差点被埋掉,一郎中看见担架滴血,救了他一命

张爱萍

直到1930年9月,张爱萍才养好了伤,但左手臂自此落下残疾,再也不能翻转。对他来说,这并不影响战斗。他向组织上请求,到中央苏区继续当红军。同年11月,张爱萍如愿以偿,千里迢迢到达闽西苏区,成了一名红军团委干部。

张爱萍文武双全,在苏区参与编辑报纸和刊物,还写过不少文章,先后参加了后三次反“围剿”作战,以及后来的万里长征。

1936年,在安定县青阳岔的战斗中,红军遭到伏击。张爱萍负责断后,敌人的枪弹密集如雨,打在马身上。如果不是被马压住,他当场就牺牲了。即便如此,他的一条腿也受了伤。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张将军经历多次凶险,一身旧伤,晚年的身体仍然很棒,活到2003年,享年93岁。

参考资料:《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