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创作总无方向?章法流于形式?兰亭奖得主亲授,入展不再难

 曹直江 2020-05-07
搞书法,一定要重视章法。
可以说,能入国展的作品,章法也是极好的!
为什么这么说?

拿12届国展来说,总计投展人数高达5.2万,比11届国展人数足足多了一万余人次。

虽说对比往届国展,此次评委、监委等投入大幅度提升,但让383个评委查看5万多件作品,实属“大工程”,章法要是一塌糊涂,自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

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的于晓中老师深感赞同。他从教四年来,共有15学员入国展,7人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更在难度颇大的12届国展中有5位学员入展!

他表示:创作投展作品,章法要多花心思!

0

1

老师简介

于晓中,1978年生,河北顺平人。专修楷书、行草,书法崇尚雄浑正大,趣味典雅。

2011年至2014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艺术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东营市书协副主席,东营技师学院书法教授

作品获奖入展情况: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中书协)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河北省“挥写廉政”书法大展二等奖

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二等奖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临写+创作)书法大赛二等奖

第五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大赛获奖

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中国(长沙)首届“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展(中书协)
大爱妈祖——第二届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大展(中书协)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华夏文明渭河源—第三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颜真卿奖书法作品展


以往提到章法,更多讲的是一幅书法作品整幅、整篇的章法,体现的是整体的形式设计,也称“大章法。

其实,字法服务于章法,其中点画的谋篇、布局,一个单字的结构该如何安排说道也很多,这就是所谓的“小章法”,尤其以楷书尤为重要。

清代刘熙载在他的著作《书概》一书中也说到:“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

回顾历届国展,于晓中发现经典魏碑作品的章法,首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大小章法处理得让作品整体非常和谐统一。

相反,许多落选的书友往往只看重形式设计,忽略了这“小章法”。

以魏碑投国展,于晓中老师可以说是“久战沙场”。

作品不仅要体现正大气象,丰富的经典元素,而且还要从眼界、学识、胸襟上有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中,于晓中时刻指引学员:

大章法的提升重点在于开拓眼界,明白普遍的章法形式设计原理。

而小章法需要对经典字形的记忆进行储备,经典字形的结字原理以及变化的原理能驾轻就熟。

由于小章法主要在大章法的整体框架之下精心布局,从另一方面来说,大章法的形式也决定了小章法的设计安排。

于晓中老师说:

一幅书法作品的章法灵动是靠行气的贯通来体现的。

在创作一幅魏碑作品的时,讲究的是一气呵成,气脉贯通。

要通过字的合理搭配,不堆砌、不支离来达到。字既要有大小、长短、宽窄、俯仰、顾盼等姿态,又要有笔意的连贯,能够做到上以启下,笔断意连。

而大小是体现节奏的重要元素,魏碑作品创作中如何保证既有节奏感而又不会特别突兀,如何将聚散关系处理得让作品有融合感,又能够体会出韵律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突破!

墨色的变化,轻重字的过渡也非常关键,该如何使作品具有层次感,这些都是小章法要攻克的。

只有把这些关系处理恰当得体,再在原帖的基础之上,主基调不改变,适当做生发,达到孙过庭所讲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境界。作品才会和谐统一具有融合感

“主基调”是于晓中老师一直强调的,否则你的创作只会是无脑地乱作。

平时投展中,于老师看到征稿启事都不急,他都是先考虑作品想表现什么效果和作品形式。

因为形式的不同,章法就要随机应变,当你选好某一种形式后,根据字数的多少来安排章法。

再沿着这个主导思想去延伸,选择正大气象的内容,如同《书谱》里的“五乖五合”,笔墨的书写与情感的表达才能相得益彰!

做到这步,剩下的就要交给耐心与细心,反复调整与打磨的作品会让别人读起来精心而不刻意!

平时的授课中,从普通的字体、字构到书法艺术,于晓中老师慎思遐想,总会从自己的作品进行举例示范,精彩解说。

还善于从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可以从国画里的《江山如此多娇》,徐悲鸿的《八骏图》,到毛主席写的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