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对于易过敏的人而言,是最难熬的季节,由于禀赋不足,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差,遇到柳絮、花粉、气温的变化都容易引发宿疾,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炎等。 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与调养过程中,我们推荐3个常用方: 玉屏风散 中医学认为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主要是因为人体正气不足,卫表不固,所以需要益气固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玉屏风散不仅能扶正固本,还能改善过敏体质。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其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损,肺失宣降所致,治疗时要益气宣肺,补益脾肾,便可使用玉屏风散随证加减。若遇风寒,鼻塞流涕,头痛头晕,宜驱风散寒,加荆芥穗、白芷、苍耳子、牛蒡子等;小儿过敏性鼻炎,考虑到小儿特殊的体格,可另加党参、山药健脾益气。 病案:陈某,男,36岁,主诉鼻痒、鼻塞、喷嚏反复发作2年余,头痛发热,小便黄,大便干,鼻腔黏膜充血潮红,舌尖红,用方黄芪、白术、防风、辛夷各10g,苍耳子、黄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各12g,甘草5g。 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7剂。药后诉症状缓解,增加黄芪的用量,并加乌梅15g,继服7剂,诸症基本消失。续用玉屏风散原方调理1月,每天服用1次,随访至今尚未复发。 解析:患者有鼻塞,加用辛夷、苍耳子散风邪通鼻窍,患者肺经明显有热,方中用了黄芩、桑白皮清肺热,甘草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症状缓解后,加大黄芪用量补益肺气,又用乌梅生津敛肺气助黄芪固本,症状基本都消失后再用原方巩固,以防复发。 消风散 消风散源于《外科正宗》,其原方组方如下: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5 g),甘草、木通(各2.5 g)。 别名祛风剂,主症为受风邪所致的瘙痒难耐、搔抓后浸渍渗液、皮损色红,全方以祛风药为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能散风热、止痒,风为百病之长,在祛风的兼顾他证,同时用苦参、苍术祛湿,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石膏、知母、木通清热。 消风散是风湿热性及过敏性皮肤病瘙痒证的常用方,对于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甚至是过敏性结膜炎疗效都较好。 就以过敏性皮炎为例,其主要因风湿热邪侵入人体,郁结于皮肤,有瘙痒和皮损,消风散在祛风的同时也能清热、祛湿,但也要随证加减:皮损灼热,可加丹皮15 g、赤芍12g、紫草15 g,清热凉血;瘙痒严重,可加地肤子、白鲜皮各15g祛风止痒;瘙痒不能入眠,可加酸枣仁15g、珍珠母10g、合欢花15g ,助眠安神。 过敏煎 过敏煎出自于祝谌予老先生,由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蝉蜕各10 g,甘草6 g组成,善治各类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方中银柴胡甘凉,防风辛散,乌梅酸平,五味子酸温,组方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治疗过敏性咳喘,可在此方中加莱菔子、白芥子、苏子、葶苈子、杏仁;过敏性鼻炎,可在方中加白芷、菖蒲、辛夷、细辛、苍耳子、葛根。 病案2:以治疗过敏性咳喘为例,在临床中遇到一患儿,对狗毛、猫毛过敏,咳嗽气喘半年、痰少、食欲一般、舌淡红苔薄白,西药抗过敏无效,咳喘均无缓解,后用过敏煎加减,由于是儿童用量减半,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杏仁、莱菔子、苏子、葶苈子各5g,白芥子3g,板蓝根10g,日1剂,水煎服。 5剂后,咳喘明显减轻。继进原方7剂。三诊时家长诉患儿咳喘已消失。 解析:该患儿是典型的过敏性咳喘,用药较为简单,在过敏煎的基础上,加了杏仁、莱菔子、苏子、葶苈子、白芥子宣肺止咳平喘,板蓝根以养肺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