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故事4:范仲淹独特的用人之术

 洞见历史智谋 2020-05-08

范仲淹祖上可追溯到唐朝宰相范履冰,可谓是名门之后。但到了范仲淹时期,家道中落,甚至在他2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失去了生活依靠。

为了生存和养育范仲淹,母亲不得不改嫁一个名叫朱文翰的文人,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

转眼间,范仲淹长到11岁,得知家世后,伤感不已,决心要苦读诗书,重整范家。于是,他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拜在名师戚同文门下。

后经数年寒窗生涯,范仲淹博古通今,胸怀兼济天下的大志,后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凭借扎实的工作,一步步升迁,最终成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由于出身底层,宦海沉浮,范仲淹历尽人情冷暖,深谙人性。他认为,有才能气节的人,往往不拘泥于琐碎的小事,因此在任用士人的时候,从不拘泥于小的过节,非常看中气节才干。

而且他在西北戍边,抵抗西夏时,经常选拔一些被贬官但尚未平反复职的人,这令人很是不解。

范仲淹解释道:“有才能而无过失的人,朝堂自然会任用。至于那些可用的人才,他们多因不幸受到处罚,如果现在不趁机起用,就会变成真正的废人。”

因为这个原因,范仲淹麾下拥有很多有才能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做人做事以国家为重,忧国忧民。他在任用士人和选拔人才的做法,值得肯定。

一个人有污点,不一定是他的才能和道德有问题,可能是他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如果因此一棒子打死,将失去、埋没很多人才。范仲淹能够甄别任用,真是贬官之人的伯乐。

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有污点的才能之士,如果被重新起用,一般会更忠诚、更用心,因为他们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