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告诉你:哪三类妇科疾病有生命威胁?

 飞虎catzbc 2020-05-08


人们对于“癌”这个字总有着天然的畏惧之心,一旦被确诊患癌症后都犹如晴天霹雳,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与迷茫。

“其实在妇科肿瘤这一块,现在治愈率都很高了。”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院长万小平教授表示,“现在妇科肿瘤的治疗效果基本都很好。”

在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出现过原创手术的妇科领域,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在仅仅听说过手术名称和原理的前提下就能将手术成功完成的医生,自然是行业的领头人,而万小平教授恰恰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名家专访


万小平,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妇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

担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是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曾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仁心医者·上海市仁心医师奖”等。

万小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妇科肿瘤领域(宫颈癌、宫体癌和卵巢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 名家专访

01


  为患者写下百万字手术笔记


It's a Title


从医38年来,万小平教授将全身心都奉献给了妇产科医学,他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满腔的热情,向医学领域的高难度方向“进军”。

当回忆起自己是如何走上医学之路、与妇科“结缘”时, 万小平教授不止一次提到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知名妇产科专家——王佩贞教授。

万教授感慨地说道:“王佩贞教授常年不懈地坚持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阅读、整理病案, 85 岁高龄仍坚持每周门诊和查房,视学术为生命、视患者如亲人。”

导师的言传身教早已深深镌刻在万小平教授的骨髓里,让他能沉下心来,一心做实事。

尽管已经从医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万小平教授依然保留着初为医生时导师教给他的习惯——在每台手术的前后做手术笔记。

这个习惯自他做医生以来就没有间断过,至今已经写满了几十本笔记本,共计约200 万字。笔记本里字迹工整、表述分明,间或夹杂着大段的英语专业术语和手绘图解。

几十年来,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将手术相关的文献摘抄、患者病历、手术示意图、钻研的手术关键步骤等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万教授表示:“这些手术笔记记录着大量的经验教训和我自己对手术的理解。写过才能记住,记住才能进步。”
 

02


  与妇科肿瘤“大作战”


It's a Title


万小平教授虽然已是业内屈指可数的专家,但他说每次做手术前仍会感觉到压力,这种压力正是来自于医生对患者无限的爱心与责任心。

“手术不分大小,一名好医生对每一台手术都会非常重视。”

万小平教授致力于将手术带给患者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作为一名医生,他始终坚持将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拥有了好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目前,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妇科疾病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妇科急症(如宫外孕等);

二是肿瘤(如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三是感染、出血。

其中,肿瘤对人体的威胁性最大,它们会“跑”,会“侵犯”其他正常器官。

万小平教授表示,如果我们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卵巢癌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卵巢癌不易被早期发现(因其不出血、无疼痛感)、容易扩散转移,75%的患者一经发现即是晚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年生存率仅为25%~30%,因此被称为“妇科肿瘤之王”。

万小平教授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就带着他的团队探索“化疗-手术- 化疗”的所谓“三明治”治疗程序,改良了卵巢癌治疗模式。

与先手术、再化疗的经典治疗模式相比,“三明治”治疗程序可将晚期卵巢癌手术切净率大大提高,5年生存率由29.62%提升至45.13%。

该项成果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宫颈癌




宫颈癌是当今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条件。

万小平教授提醒道:“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实现三级预防的肿瘤。”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如现在的HPV 疫苗可从病因学上去防控宫颈癌。

二级预防:及时发现癌前病变 可通过常规妇科体检发现,并及时处理。

三级预防:早期治疗宫颈癌 通过宫颈刮片检查,可做宫颈活检,在早期就能确诊。

2004 年,万小平教授设计、完成了国际首例“保留子宫动脉的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这一创新术式显著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术后生育率。

经过大量病例的实践和总结,万小平教授将“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由常规的中位手术时间3小时缩短至2小时之内,显著减少了手术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因此,万小平教授入选了代表上海技术界最高水平的“上海工匠”。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多发于50~60岁女性。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无法做到一级预防,但仍能做到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在9项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万小平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分期手术中前哨淋巴结技术的研究,显著减少了子宫内膜癌手术中的过度治疗,并将手术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降低至零,获得了众多患者的赞誉。

作为院长的万小平教授,在尽心尽力承担着大型医院的综合管理职责之外,还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穿上手术衣,走进手术室,亲自主刀做妇科疑难复杂手术,“随着手术越做越多,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意外也会越来越多,我要不断地操练和否定自己,同时也要加强团队的彼此配合,组成完整的体系,才能做出更高水平的手术。”
 

03


   科普、科研两手抓


It's a Title


除了手术,万小平教授也十分重视科普。2019年6月,万小平教授组织一妇婴专家接力60 小时健康科普直播。

他表示,医务人员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治病救人,也在于防未病、普及宣传健康医学知识,专业科普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在做科普的过程中,不仅是大众能够学习到医学知识,对于我们的临床医生而言,也是一种锻炼,他们能在科普中得到成长和进步,也能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

过去,一妇婴属于科研“落后户”,直到2009 年才拿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在201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一妇婴竟一口气拿下了23 项总经费达2 135 万元的课题。

2017 年至2019年,一妇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全国妇产科医疗机构之首。这巨大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前脚看患者,后脚写论文,碎片化的时间阻碍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这个问题,为了挖掘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动力,万小平教授尝试为一线医务职工打造更人性化的创新环境——职工拿到市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后,可享受累计6~10个月的“带薪科研假”。

万小平教授表示:“我一直都说,只有自己去做科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提升能力。

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就该‘出马’了。院长是干什么的?就是做服务的,要看到医务人员的需求,帮助完成他们的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