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海外PT如何治疗足底筋膜炎,为什么?(Part I)

 西安国康马YH 2020-05-08

10人团立得视频+3本书+题库+导图http:///AiTvvVWC

Carly 枫叶之国话康复 ID fyzghkf123

这是关于足底筋膜炎物理治疗的临床案例。我们不是只关注作者采取的治疗方案,而是更关注采用这些方案的理由以及利弊。因篇幅原因,分为2期,这是第一期。

案例

女性,42岁,护士,主诉右脚后跟疼痛1个月。患者自诉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接下来的一天中疼痛会减轻。最近,疼痛已经影响正常工作。患者否认外伤史,对侧无任何症状。否认其它系统病史。患者偶尔服用抗炎药用于止痛。体格检查发现中度肥胖。右侧足部未见肿胀,在跟骨内侧结节处有压痛。肌力以及皮肤感觉正常,但患者双侧被动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降低。

Rx:治疗处方

科室:物理治疗

诊断:右足足底筋膜炎

检查发现:双侧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降低

注意事项:无

治疗目标

1.   减轻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2.   增加疼痛耐受力不至于影响工作。

3.   逐步恢复运动。

治疗方案

1.   物理因子:冰疗和等离子渗透(iontophoresis)

2.   手法治疗:按摩或软组织松解(STM),肌筋膜松解(MFR),如有必要对症治疗,可使用摆位放松术(positional release);如有必要增加关节活动度,则可使用关节松动术。

3.   治疗性练习:主动或协助或被动ROM练习,足底筋膜和跟腱拉伸,下肢和足内部肌肉力量练习,力学链评估。

4.   特异性治疗:低位Dye法贴扎,如有必要可考虑矫形鞋垫治疗

5.   患者教育:家庭练习方案

6.   门诊频率:1次/周

7.   治疗周期:4-6周

通过上述这个案例的简单介绍,我们可大致了解足底筋膜炎在物理治疗科室的检查流程及治疗方案。为了让大家对该病的机制以及治疗方案有更多的了解,将重点进行展开分析。

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无论是运动人群还是从不运动人群,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都是造成足部疼痛的常见原因。在美国,估计每年有100万患者因足底筋膜炎前来就诊。在这些患者中,62%看的是家庭医生,31%直接找矫形医生。好发年龄在40-60岁之间1。足底筋膜炎的好发因素包括肥胖,工作相关性承重,踝背屈能力降低以及扁平足(Pes planus)2.3。该病好发于跑步和跳高运动员。


足底筋膜分内,中,外三部分组成,内/外筋膜较弱,中间筋膜较为强壮。主要作用是保护足底,支撑足部长轴方向足弓以及动态协助足底减震。足底筋膜起自跟骨内侧结节(midial tubercle of the calcaneus),在远端分开并包绕趾屈肌肌腱4。从组织学上看,足底筋膜炎表现为粘液样变性以及胶原坏死,类似于肌腱病病理5。正因为如此,有些从业者更多地称其为足底筋膜病(plantar fasciopath)。

图1 足底筋膜结构图

足底筋膜炎患者经常表现为足内侧,后跟脚掌面疼痛,发作缓慢,通常在起床的第一步时加重。在疾病早期,当患者走几步之后疼痛缓解。随着疾病进展,疼痛会随着持续的承重性活动(weight-bearing activity)增多而加重。

体格检查的关键包括:区分是哪一种类型的足(比如,扁平足)、触诊、关节活动度以及完整地神经肌肉检查。患者通常表现为足底跟骨内侧结节处的压痛,疼痛可沿足底筋膜的内侧和近端区域分布。当被动进行大脚趾背屈或者患者站立位的主动跖屈时,疼痛明显加剧6

影像学评估似乎很少能影响最后诊断,但是,如果患者保守治疗失败,则需考虑行影像学检查。在无症状患者中骨刺的比例达15%,而在有症状患者中则高达65%3。不过,骨刺与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相关性仍存在争议。足底筋膜的超声检查显示厚度增加,低回声区。MRI检查并不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既往史和体格检查均有异常则可以行MRI检查以排除其它导致足底疼痛的疾病,例如排除足底筋膜断裂。

图2 骨刺与足底筋膜炎的关系仍存争议

足底筋膜炎小结
  • 属常见肌骨类疾病,好发于40-60岁。

  • 通常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晨起第一步疼痛尤为明显。

  • 体格检查应包括站立位内侧长轴向足弓分型,跟骨内侧结节触诊,踝关节活动度(背屈活动度降低)以及神经肌肉检查以排除其它原因。

  • 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例如MRI或超声并不是必须的。除非用于排除已被怀疑的其它导致足跟底部疼痛的病因。

足底筋膜炎康复方案

足底筋膜炎的自然进程,其结果是很好的。根据之前的研究,80%的患者在12个月内症状都能得到解决7。治疗方法包括冰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以及活动调整。尽管这几种方法目前尚缺乏单独的具有针对性的随机对照研究,但仍普遍使用。患者通常都会转诊至物理治疗师那里,接受各种物理治疗,我们会在下面进行详述。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