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让你利人,老子让你体己

 知常不病 2020-05-08

​文/赫利凌/知常不病



无论是天地,无论是你我,终难逃脱的无非是吉凶祸福。

其实,世道自在人心。所以,孔子向人们讲仁义,让人克己复礼;老子向人们讲道德,让人自知而明。

儒学也好,道家也罢,终极命题无非是世道人心。世事恒常,常的是永远无常。人心多变,不变的是永远在变。

世道还是世道,人心也还是人心。圣人愿意换位思考,考虑对方感受;哲人愿意挖掘自性,考虑自身问题。


一,孔子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解决问题

【1】克制自我惠爱天下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法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孔子让人克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法。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恭宽信敏惠行于天下

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能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就可以说是仁了。孔子提倡:恭宽信敏惠,说的是恭敬,宽厚,信任,勤敏,惠人。这也是孔子实行仁的方法,其核心无非就是要善待他人。

【3】 人性的区别与划分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毁坏别人的好事,促成别人的坏事。

孔子对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分。

从人生观上区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从价值观上区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从世界观上区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不怒于人不伤害人

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我有个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

不怨天尤人,不屡教不改,是一个人的终极修养。

【5】感同身受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行为准则。明确要求你让别人做什么,首先自己本身也应该愿意这样做。这也揭示了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老子站在自身的立场上解决问题

【1】你要恶劣就是世间的丑陋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之所以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陋的;都知道善的之所以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劣的。

【2】你要作孽就不能长久

老子提醒: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狂风刮不到天明,暴雨下不到天黑,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暴虐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3】你要嚣张就难逃天遣

老子正告: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敢于嚣张就会死,勇敢于没胆量作乱就会活。这两种勇敢使人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讨厌的,谁知道是因为什么?就是圣人也难于解说明白。天之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答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慢条斯理的而善于谋划。天网广大无边,网孔虽稀,却从没有遗漏。

【4】你不收敛就会死路一条

老子提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我有三件法宝,我掌握它并保护着它:第一叫收敛,第二叫节俭,第三叫做不敢争先。收敛才能勇敢,节俭才能宽绰,不敢与天下人争先才能做统领。现在舍弃收敛而求嚣张,舍弃节俭而求阔绰,舍弃托后而去争先,只有死路一条了。

【5】自知者明

老子明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而不可战胜的。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的人,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向的人,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思想还在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总之,仁者人之所亲,乃慈慧恻隐之心;义者人之所宜,无非赏善罚恶。道者人之所蹈,是万物不知所由。德者人之所得,是万物各得其所欲。

世道总会变迁,人心总有不古。儒家的克己若是精神食粮,道家的自知就是苦口良药。饥则用食,疾则选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